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王希隆 杨代成:清朝统一新疆及其历史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9-04-2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 王希隆 杨代成 参加讨论

    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统一新疆的历史贡献
    明朝据嘉峪关通过朝贡贸易的形式控制新疆的局面,在康熙中期才被打破。而清朝统一新疆的大业,则最终完成于乾隆年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为统一新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康熙朝对统一新疆的贡献
    明清交替之际,新疆天山以南为察合台后裔统治下的叶尔羌汗国地方政权,天山以北则被准噶尔等卫拉特诸部所控制。当时中原动乱,道路不通,但新疆地方首领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并未减弱,他们依然力求与中原王朝保持通贡贸易。如“哈密卫畏吾国都督帖木儿卜喇等,于明季入贡,值寇乱劫去贡物敕印,寄居肃州”,贫困不得归。不久,叶尔羌汗国等地的统治者们得知崇祯帝自缢、清军入关的消息,即决定认庙不认神,奉清朝为正统,遣使致贺通贡。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陕西总督孟乔芳奏报到京,称:“回回国、天方国表贺平定燕京,来贡玉石等物”。顺治皇帝“命察收贡物,仍谕督臣将贡使安顿馆驿,加意抚恤,以称朝廷柔远至意”。顺治三年(1646),南下进入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固始汗与五世达赖喇嘛使人赴京入贡,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等也联名奉表贡,“附名以达”。次年(1647),准噶尔部使者赴京朝贡,顺治皇帝命赐宴于礼部,并遣官员宰桑古尔、侍卫乌尔滕持敕书赴准噶尔牧地,谕抚巴图尔珲台吉。但新兴的清朝忙于对付南明与农民军联合的反清斗争以及随后爆发的三藩之乱,只是继承了前明与新疆各地方首领的贡使关系而已,尚未开始对新疆的进一步经营。
    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噶尔丹继任准噶尔部首领后,不仅统一了天山以北的卫拉特诸部,还兼并了天山以南的叶尔羌汗国,使得准噶尔部的实力大为增强。当时,漠北喀尔喀蒙古内讧,势弱之札萨克图汗求助于噶尔丹,使局势更为复杂。康熙皇帝数次派出理藩院尚书等官员会同五世达赖喇嘛所派高僧进行调解,但未能奏效。康熙二十七年(1688),爆发了准噶尔部与喀尔喀蒙古的战争,噶尔丹取胜后南下侵入漠南蒙古牧地与清朝开战,使北部边疆地区陷入战乱之中。康熙皇帝三临朔漠,御驾亲征,最终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在漠北昭莫多地方歼灭噶尔丹主力,稳定了北部边疆局势。平定噶尔丹之乱的军事行动虽然在北方蒙古高原上进行,但康熙皇帝已经开始关注新疆的统一事业。康熙朝中期以后,清朝统一新疆的进程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序幕,为其后乾隆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康熙皇帝确定与实施了卓有远见且切实可行的边疆民族政策和管理制度,对喀尔喀蒙古和新疆东部的哈密加强了管辖,使得当地民族成为清朝可以依赖的军事力量。在北部,喀尔喀蒙古各部战败,南下投奔清朝,清朝通过赈济安置等措施予以救援。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清朝于多伦举行会盟,在明确内讧的责任后,康熙皇帝保留了喀尔喀三汗汗号,但改革其旧制,废除济农、诺颜等旧号,改授清朝爵位,并推行札萨克旗制,编旗设领,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喀尔喀蒙古各部的管辖。在西部,清朝对噶尔丹控制下的哈密维吾尔人实行招抚政策并取得了成功。三十五年(1696),哈密维吾尔人首领额贝都拉率部归附清朝,清朝保留其达尔汉伯克的旧号,授其一等部长,对哈密维吾尔人编旗设领,实行札萨克旗制。对喀尔喀蒙古各部及哈密维吾尔人救援招抚等项政策的成功实施与实行扎萨克旗制、加强管辖的顺利进行,使得清朝对新疆的实际控扼前防在北面直抵喀尔喀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山一带,西面从河西嘉峪关推进到新疆东部的哈密一带,这有效地控制了准噶尔部东面的门户,遏制了其东进的两条要道。
    其次,康熙皇帝作出师赵充国屯田平羌的决策,于新疆东部建立军事屯垦基地。早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康熙皇帝即“举汉赵充国所奏屯田事,敕所司留意”。这是康熙皇帝在边地设置屯田、加强军事基地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五十四年(1715)初,策妄阿喇布坦遣军犯哈密,清朝决定派出北、西两路大军征讨。康熙皇帝指出:“朕经历军务年久,且曾亲统大兵,出塞征讨,凡行兵机务,靡不周知。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殊难。”因此,在大军启程的同时,他派出官员先期在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牧地及河西嘉峪关外察勘地亩,预备设屯。当大军推进至阿尔泰、哈密一带之际,康熙皇帝随即下令“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自此开始,清朝在喀尔喀蒙古中部鄂尔斋图杲尔至西部科布多、乌兰固木和嘉峪关以西瓜州、沙州直至哈密、巴里坤一带先后开设了绿营兵屯,由驻军就地生产部分军粮。这些开设屯田的地方遂成为以后清朝进军新疆的军事、经济基地。
    最后,康熙皇帝册封噶桑嘉措为达赖喇嘛,驱逐了入据西藏的准噶尔军。噶尔丹败亡后,策妄阿喇布坦乘和硕特汗廷与西藏僧俗上层不和之机,出军杀害和硕特拉藏汗,控制了佛域圣地西藏。时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圆寂已久,康熙皇帝高瞻远瞩,进一步实施尊格鲁派以联络蒙、藏民族的既定政策,及时顺应蒙藏民族的意愿,册封理塘灵童噶桑嘉措为达赖喇嘛,令皇十四子允禵督军入藏。清军护送蒙藏民族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入藏的军事行动,得到了蒙藏各部的支持与欢迎。入藏清军顺利驱逐了准军,稳定了西藏局势,强化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局势的稳定与尊崇格鲁派政策的继续实施,使得清朝在蒙藏民族中进一步确立了护法的形象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后统一新疆准备了条件。
    此外,康熙皇帝还从土谢图汗部旁支贵族中选取策凌、恭格喇布坦等蒙古王公贵族子弟留居京师,内廷教养,妻以公主、宗室女等,使之成为清朝重点培养的新一代蒙古王公。以后,策凌及其子成衮扎布、车布登扎布成为清朝在喀尔喀蒙古得以倚靠的中坚力量。他们与清朝荣辱与共,对清朝忠诚不贰,在雍正、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部、进取新疆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雍正朝对统一新疆的贡献
    雍正朝之际,准噶尔部经策妄阿喇布坦的经营,在噶尔丹策零即位之时业已进入了全盛时期。雍正朝虽仅有13年时间,但其在清朝完成统一新疆大业的过程中所奠定的基础和作出的贡献却不可低估。
    首先,雍正皇帝进一步推行了切实可行的边疆民族政策。在北部,雍正皇帝起用并倚重康熙末年的平准战争中即已崭露头角的土谢图汗部旁支贵族策凌,令其与近族亲王达什敦多布等共十九札萨克别为一部,以赛因诺颜为号,称喀尔喀中路,不再隶属于土谢图汗。自此,赛因诺颜部与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并列,喀尔喀蒙古遂成为四大部。策凌不负朝廷期望,在雍正九年、十年的漠北鄂登楚勒、光显寺会战中,率部重创准军,扭转战局,成为喀尔喀蒙古抵御东进准军的中坚力量。在西部,当清军进入吐鲁番盆地后,地方首领额敏和卓率领维吾尔人助清军屯垦纳粮,多有劳绩。雍正十年(1732),清军撤出吐鲁番。考虑到维吾尔人畏惧准噶尔部报复欺凌,雍正皇帝对其采取了保护和安置政策,将额敏和卓为首的近万名维吾尔人迁往安西瓜州,安置于五堡,由官府授予生产、生活资料,令其分地垦种,并封额敏和卓为札萨克辅国公。近万名吐鲁番维吾尔人的内迁,不仅开辟了关西大片荒地,更是削弱了准噶尔部的力量。自此,额敏和卓家族也成为忠于清朝的维吾尔人上层,该家族及其所属的维吾尔人在其后乾隆朝进军新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雍正皇帝平定了青海和硕特部叛乱,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雍正初年,青海和硕特亲王罗卜藏丹津乘清朝帝位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起兵反清,围攻西宁、河州及关西布隆吉尔驻防清军,并密约策妄阿喇布坦一起发兵,“同扰内地”。罗卜藏丹津的反清活动使得西北的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刚刚即位的雍正皇帝当机立断,迅速发兵平叛。清军深入青海草原,及时击败了反叛的和硕特各部。罗卜藏丹津势穷,遁走伊犁投奔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青海局势恢复稳定之后,清朝制订了《善后事宜十三条》、《防守边口八条》等章程条例,对青海和硕特部落与藏传佛教寺院进一步加强了管辖与治理。青海局势的稳定和管辖治理的加强,为其后清朝统一新疆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雍正皇帝还提出了统一新疆后在天山北路发展农业,实行直接治理的构想。雍正皇帝早在藩邸时就关注平准战事,对其有独到的认识。康熙五十四年(1715)策妄阿喇布坦进犯哈密时,他就曾向康熙皇帝提到:“当日天兵诛殛噶尔丹时,即应将策妄阿喇布坦一同剿灭”。继位之后,雍正皇帝派使臣德新赴俄国参加安娜女皇的加冕典礼,并训令德新告知俄国,“彼准噶尔所居之地,虽与内地相距遥远,今我朝廷将使其地为耕地,变其属下人众为朝廷直接统治之民”。这一训令不仅表明了清朝统一新疆的决心,而且明确提出了未来对新疆的统治方式。准噶尔人为游牧民族,要实现变其地为耕地的目标,自然需要移民开垦;而变其属下人众为直接统治之民,则可理解为对新疆各民族实行直接的治理。这一训令表明雍正皇帝已经有了平定准部之后在新疆推行与内地划一的府县制度的想法,这显然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