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疆以哈密、吐鲁番为双中心的城市体系 历史上哈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被称为东疆,清代东疆的居民以维族、回族居多,但与南疆不同的是,该地区主要实行的是军府制下的扎萨克制管理制度,新疆建省后虽逐渐取消了扎萨克制,但仍保留了哈密回王的特权。清末民国时期,东疆城市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包括哈密、吐鲁番、托克逊、鄯善、伊吾、镇西等少数城市,其中吐鲁番先被划归焉耆区,后划归迪化区,托克逊县和鄯善县虽属于吐鲁番盆地,但却被划归了迪化区,受省会迪化影响更大。总体而言,东疆城市除了吐鲁番、哈密外,其他城市发展相对缓慢。东疆城市的兴衰受新疆与内地商务衰落的影响。东疆是新疆的东大门,在历史上地理位置优越,因而成为中原经济、文化与西域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中原王朝对该地区的影响较大,因而城市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历史传承性。但民国时期中国内地长期战乱,内地通往新疆的交通沿线治安混乱,中央政府对新疆鞭长莫及,故而历任新疆执政者拥兵自重,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少,因而东疆城市失去了城市发展的外部动力,再加上1931年后马仲英率军三次入疆,对东疆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东疆城市出现衰落,特别是哈密和巴里坤衰落尤其明显。哈密在左宗棠征西时曾因军兴而繁华一时,马仲英入疆后哈密遭到战火蹂躏,人口大量减少,经济出现萧条。盛世才执掌新疆军政大权后,因东疆具有重要的门户战略地位而增设哈密行政区,东疆城市才得到新的发展。抗战爆发后,新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联系有所加强,东疆的区位变得日益重要,哈密成为苏联援华物资进入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特别是1930年代末北疆公路的修建,哈密加强了和内地和省内中心城市迪化的联系,城市发展加速。与哈密不同的是,原东疆重要商贸易城市巴里坤城的衰落,不仅是因为战争等外部原因,更重要的是商道的转移,导致各种经济要素和人口从该城撤离,因而民国中期巴里坤城从清代前中期东疆第一大城逐渐衰落成一个普通小县城。 民国时期东疆城市发展较快的是吐鲁番城。吐鲁番地区物产丰富,农牧业一直就较发达,清末以后一直是新疆最大的棉花产区,杨增新执政新疆时对发展棉纺织业十分重视,曾在吐鲁番城设立吐鲁番模范纺织公司,由此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1931年“哈密事变”后,吐鲁番城市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吐鲁番模范纺织公司毁于战火,吐鲁番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因此而减缓,但随着盛世才执政新疆时期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吐鲁番经济又出现新的发展。 (四)南疆东北部以阿克苏为中心的区域城市体系 南疆东北地区在清代有东四城,皆为南疆重要城市。新疆建省后,南疆东北部建立了阿克苏道和焉耆道,相继形成了以阿克苏为中心,包括温宿、拜城、沙雅、乌什、库车、新、焉耆(原喀喇沙尔)、轮台、尉犁、若羌、且末、和静、库尔勒与和硕等在内的南疆东北部地区城市行政体系。 阿克苏地区由于农牧业基础条件好,物产丰富,是南疆著名的米、棉、麦等农产品产区,也是清末民国时期发展较快的区域,城市数量因而增加较快。在历史上,这一区域就属于传统的东四城地区,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回城和乌什被称为东四城,是南疆东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清末建省以后,东四城新设立阿克苏道,道治在阿克苏新城,阿克苏新城因在区域行政等级体系中高于其他城市,从而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再加上阿克苏位于南北疆交通枢纽,故清末民国时期阿克苏城市发展相当快速,逐渐替代了阿克苏回城的地位和作用,成为阿克苏道的核心城市。喀喇沙尔(清末改名焉耆)、库车和乌什等原来的南疆东北部重要城市,因在民国初年从府州级城市降为一般县城,行政聚集力减弱而出现发展趋缓。尽管在杨增新时期增设了焉耆道,并以喀喇沙尔为治所,提高了喀喇沙尔在区域行政体系中的地位,但其城市因交通区位和经济条件等条件不及阿克苏,故而发展速度也逐渐落后于阿克苏。 清末民国时期,南疆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格局还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库尔勒的兴起,对区域发展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库尔勒虽然迟至1943年才建县,但由于区位优势,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已经赶超焉耆,因而为新中国建立后取代焉耆在区域中的行政中心地位奠定了基础。 清末民国时期,南疆东北部地区城市有较大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以阿克苏、库车和焉耆为中心的三个团状城市群雏形,西部城市群以阿克苏为中心,包括温宿、乌什、阿瓦提、柯坪四个县城;中部城市群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沙雅、新和拜城,西部城市群以焉耆为中心,包括和静、和硕、库尔勒和尉犁。三个团状城市群之间的距离在两三百公里范围内(阿克苏—库车相距258公里,库车—焉耆相距321公里),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因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加强;各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与新疆各区域城市相比,也是距离较近,城市密度较大,因而随着交通的发展,经济、文化联系也有所加强。 ![]() 如表2所示,以焉耆为中心的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距离较短,对城市之间经贸交流提供了便利,更有利于城市体系的加强和组团式发展,也为新中国建立后库尔勒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其他两个团状城市群虽然城市间距多为200公里以内,但因城市空间距离较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稍差。 除了这三个团状城市群外,轮台县城居于库车和焉耆中间部位,起到了居间连接的作用,有利于这一区域城市体系的构建与联结。在这一区域的东南部边缘,塔里木盆地的南缘,还有两个孤立分布的城市,若羌和且末。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两个城市在本区域内与其他城市之间距离遥远,最近的城市库尔勒到若羌距离为442公里,且末与若羌,且末与民丰的城市间距都在500公里以上,再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极为落后,造成了这两个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沟通交流极为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了若羌、且末两城市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