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丧葬与装饰:西汉随葬玉璧的功用

http://www.newdu.com 2019-05-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珏 参加讨论

    玉璧是西汉时期极为重要的丧葬和礼仪用玉。《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璋大八寸谓之琡,璧大六寸谓之宣,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考古学家夏鼐认为,这里所写的璧、瑗、环的区分是儒家系统化的结果,在实际出土的器物中并不局限于这个定义。
    战国时期就有大量随葬玉璧的现象,西汉前期沿袭了这一传统,到了西汉中期以后,随葬的玉璧数量大幅减少。如满城汉墓与南越王墓的出土玉器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随葬玉器数量和种类十分丰富。这两座墓葬的墓主人虽都为诸侯王,但身份又有所不同,其共性和差异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参见卢兆荫《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1期),可反映出西汉时期玉器的工艺水平,以及汉人的审美风格和精神追求。
    满城汉墓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玉器近200件,其中玉璧69件;南越王墓发现于80年代,出土玉器240余件,其中玉璧71件。虽然二者出土玉璧数量接近,但玉璧形制及玉璧的组合关系却差别很大,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丧葬用玉璧,主要分布于尸身前后,形成组玉璧;第二类为装饰用玉璧,通常为组玉佩的组成部分。
    丧葬用玉璧
    丧葬用玉璧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玉璧为单一纹饰,纹饰种类主要为涡纹、蒲纹和谷纹。Ⅱ型玉璧有两区纹饰,内圈饰涡纹或蒲纹,外圈饰夔龙纹、凤鸟纹或勾连雷纹。Ⅰ型和Ⅱ型玉璧是随葬玉璧的主流形式,且大多出于墓主人的玉衣内外,遍布墓主人尸身前后。这种现象在满城汉墓M1、M2和南越王墓中都有发现,且这些玉璧上还发现了织物捆绑的痕迹。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玉璧都是专门用于敛葬的,当时应是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将这些玉璧用织物捆绑连在一起,包围在尸身四周,形成组玉璧。
    满城汉墓M1墓主的玉衣内前胸和后背共铺垫玉璧18件,其中Ⅰ型9件、Ⅱ型9件;满城汉墓M2也有组玉璧放置在墓主人玉衣内前胸和后背,共15件,其中Ⅰ型6件、Ⅱ型9件。南越王墓玉衣内组玉璧有14件,皆为Ⅰ型。不同的是,南越王墓玉衣外也有组玉璧15件,其中Ⅰ型5件、Ⅱ型10件。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典瑞》记载:“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郑玄注释:“璧在背,琮在腹。”这可能就是组玉璧敛葬的起源。像南越王墓这种玉衣内外均放置组玉璧,应该是墓主人希望以此达到死后不朽的目的。
    Ⅲ型玉璧纹饰分为内中外三区。南越王墓出土的Ⅲ型玉璧数量不多,共计5件,而满城汉墓未发现Ⅲ型玉璧。其纹饰组合有三种:夔龙纹+涡纹+夔龙纹、夔龙纹+涡纹+朱雀纹、夔龙纹+谷纹+夔龙纹。没有出现蒲纹或凤鸟纹。这5件玉璧均出于主棺室,其中2件位于椁盖上,3件出于“头箱”。该型玉璧属于战国时期风格,至西汉早期仍有延续,但西汉中期以后就很少见了。在属于西汉中期的南越王墓中发现此型玉璧,应与南越国的国情有关。南越国属于地处边陲、割据一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处于半封闭的自治状态,所以文化输入也有限。这种Ⅲ型玉璧及其风格可能就是在西汉初期进入南越国的。
    Ⅳ型玉璧仅1件,出于满城汉墓M1主室棺椁之间,为青玉素面璧。该型玉璧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参见王明达《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初论》,《文物》1989年第12期)。此外,在满城汉墓M2镶玉漆棺上镶饰了26件该型玉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