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4)

http://www.newdu.com 2019-05-2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耿元骊 参加讨论

    四、余论
    日本学者滨下武志认为,海洋贸易包括了“沿海地区的贸易,跨海贸易以及诸如连接中国南海与东海的海洋链之间的贸易。这些贸易往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区域,这些区域之间既联系紧密,又充满了多样性”[68]105。而将海洋世界中的东亚地区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最主要历史线索是朝贡贸易关系,这一关系从唐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同时,参与朝贡贸易的有中国人、高丽人、日本人、越南人、东南亚人、印度人、穆斯林以及欧洲商人,他们的活动把大陆地区和海洋地区连接到了一起。五代十国时期,来自跨越欧亚大陆各地的商人通过航路沟通,促进了人员往来,以五城为中心,形成了东亚商业网络的若干关键节点,从而万商辐凑,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全球化进程。恰如杜希德在讨论“印坦号”沉船时所指出的那样,“印坦沉船所载的货品是一个大规模国际贸易网络的生动例证,展现出中国许多地方的制造者生产及设计以出口为目的并符合一系列市场(自南洋的皇家和寺院至较低的社会阶层等)之特别需求的货物的状况”[47]。而“印坦号”沉船的航行轨迹,也说明在分裂的五代时期,东亚世界里面也仍然产生了一个完善且规模庞大的海上贸易网络。追根溯源,东亚世界商业网络,恰恰是在濒海林立小国的竞争当中才得以形成。这些小国之间围绕生存压力而竞争,导致了他们向海而生,为东亚商业网络的形成,奠定扎实基础。而商业网络一旦形成,就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周期。这个网络会不断自我运行下去,同时也不断会自我完善与升级,除非有重大外力改变了它的运行轨迹。与汉唐时期点对点的商业交流模式相比,五代十国时期开启了东亚商业贸易的网络化运行模式。特别是对待海商的态度上,从五代时期有了极大转变。
    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大体从隋唐五代到宋元,结尾在15世纪,然后正式跨入了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历程,这是一个从全球经济分散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葛金芳认为,唐宋之际我国发展路向出现了由“头枕三河、面向草原”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历史性转折。[69]280从15世纪开始,延续到今天都是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全球化出现过进步,出现过反复,甚至局部有倒退,但是整体局势仍然是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迸发。
    五代十国时期就是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的重要阶段,它的海外贸易路向又恰恰是由五城引发,有着主动的对外贸易追求。从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五城开始,商人们大量从事海外贸易,对宋以降海外贸易发展路向,有着重大影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外出击。一方面招徕外商,一方面鼓励华商下海。学术界认为,从五代十国起,中国海商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下海贩番者日多。[70]这些商贩未必有什么全球化意识,但是从本能间就意识到了商业的巨大作用,知道海洋贸易的重要性,试图以远洋商业贸易来改善生活。而三地割据政权,为了本国生存,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海贸立国的政策,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为中心形成了持续增长。它推动了生产,也推动了消费。最重要的是,他们形成了基于同乡所构建的商业人际关系网络。[71]21商人开始尊崇海外贸易,面向海洋,面向贸易。从五代十国时期起,在广、泉、福、明、杭的带领下,中国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路向,并在前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注释:
    ①参见韩振华《五代福建对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张金铣《略论五代广州的中外经济交流》,《岭南文史》:1993年第1期;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李东华《扰攘与新机:唐宋之际福建地区的历史发展》,参见《李东华教授论文集》,(台北)稻香出版社2013年版;李东华《泉州与我国中古的海上交通》,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版;杜希德、思鉴《沉船遗宝:一艘十世纪沉船上的中国银锭》,《唐研究》第1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李庆新《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华书局2010年版;苏基朗《刺桐梦华录:近世前期闽南的市场经济(946-1368)》,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易西兵《文献和考古材料所见五代南汉国的海外贸易》,《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戴显群《唐宋时期我国第一贸易大港地位的转换》,《海交史研究》2004年第2期;约翰·N.米希《井里汶沉船的精致陶器——始发地、目的地和意义》,《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第6期;杜文玉《五代十国经济史》,学苑出版社2011年版。
    ②程民生搜集了大批物价资料,其中珍珠价格,宋仁宗时,在广州买珍珠5斤,价值1000贯,带到开封出售,则价值3000贯。而牯犀所制围棋,一副就要150贯。精制象牙梳一把,价值200贯。犀牛角酒杯,一只就要20-30贯。参见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下引是书所列价格,不再出注。
    ③留氏族谱,现有4个版本,藏于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等处。参见梁芳《闽人旧族谱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14页。
    原文参考文献:
    [1]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2]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M].陈捷,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3]滕田丰八.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M].何健民,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4]桑原骘藏.唐宋贸易港研究[M].杨,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5]武培干.中国国际贸易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6]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8]费琅.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M].冯承钧,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9]伯希和.交广印度两道考[M].冯承钧,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0]武伯纶.唐代广州至波斯湾的海上交通[J].文物,1972(6).
    [11]汶江(张毅).评唐代广州至波斯湾的海上交通[J].文物,1978(11).
    [12]荣新江.唐朝与黑衣大食关系史新证[J].文史,2012(3).
    [13]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4]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M].宋岘,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
    [15]佚名.中国印度见闻录[M].穆根来,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马建春.大食·西域与古代中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7]马苏第.黄金草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8]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9]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宋元珍稀地方志丛刊:甲编(第5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0]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1]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2]欧潭生.唐末甘棠港究竟在何方[N].福建日报,2016-10-11(11).
    [23]欧潭生.福州是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M]//闽都文化研究会.海外福州人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
    [24]吴宜燮,等.龙溪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第30册(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25]徐夤.唐秘书省正字先辈徐公钓矶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3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6]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7]郑麟趾.高丽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8]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9]傅宗文.沧桑刺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0]林开明.福建航运史:古、近代部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1]王心喜.五代吴越国时期宁波与日本海外贸易年次及特点探讨[M]//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等.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2]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3]陶岳.五代史补[M]//丛书集成续编:第27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
    [34]何勇强.钱氏吴越国史论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5]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M].胡锡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6]中村新太郎.日中两千年——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M].张柏霞,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37]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38]秦大树.试论早期阶段海上贸易的模式——9-10世纪的文献记载及沉船资料[M]//编辑委员会.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9]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0]路振.九国志[M]//中国野史集成:第4册(先秦—清末).成都:巴蜀书社,1993.
    [41]徐松.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2]张兴国.樊家孟子的丝路漂流——记“黑石号”中的长沙窑瓷碗[N].中国文物报,2017-06-02(5).
    [43]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05-15(3).
    [44]孙欣.“井里汶号”沉船文物考察纪实[J].东方收藏,2013(9).
    [45]李雯.十世纪爪哇海上的世界舞台:对井里汶沉船上金属物资的观察[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6).
    [46]林亦秋.印尼爪哇井里汶沉船的越窑青瓷[J].艺术市场,2006(11).
    [47]杜希德,思鉴.沉船遗宝:一艘十世纪沉船上的中国银锭[M]//荣新江.唐研究: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8]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9]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0]陶榖,吴淑.清异录江淮异人录[M]//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1]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2]梁廷枬.南汉书[M]//中国野史集成续编:第2册.成都:巴蜀书社,2000.
    [53]范祖禹.范太史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54]张海瀛.中华族谱集成:第6册(王氏谱卷)[M].成都:巴蜀书社,1995.
    [55]李东华.泉州与我国中古的海上交通[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
    [56]郑振满,丁荷生.福建宗教碑铭:泉州府分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57]徐晓望.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东南的起源[J].历史教学,2016(6).
    [58]李定广.罗隐集系年校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9]范垌,林禹.吴越备史[M]//丛书集成新编:第11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60]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1]张津.乾道四明图经[M]//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7册.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
    [62]陆敏珍.唐宋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3]WANG GUNGWU.China and the Chinese Overseas[M].Singapore:Times Academic Press,1991.
    [64]HUGH R CLARK.Quanzhou(Fujian) during the Tang-Song.Interregnum,879-978[J].Toung Pao,1982,68(147).
    [65]张彬村.宋代闽南海贸习俗的形成[J].海交史研究,2009(1).
    [66]李调元.全五代诗[M].成都:巴蜀书社,1992.
    [67]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8]滨下武志.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M].王玉茹,赵劲松,张玮,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9]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70]张难生,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J].中国社会科学,1992(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