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在逻辑

http://www.newdu.com 2019-05-21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 陈辉 参加讨论

     
    摘  要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价值逻辑;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内在逻辑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一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都是展示各民族人民时代风貌、凝聚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伟大实践过程。新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价值,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尊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遵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逻辑,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张扬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持续深入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人民群众的期盼: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价值逻辑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我们党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法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就是以民族平等为根本原则,实现民族平等为目标,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形成统一共同体的过程和状态。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就是凝聚各民族力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其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安全价值,促进各民族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人民群众的回归:重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价值主体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的观点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创造辉煌。各族人民群众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携手奋进,共同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族人民群众始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而奋斗。”[[1]]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中一度出现主体的失落或虚化,人民群众只是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被动响应者和被教育者,致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式化严重,成效有限。因此,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群众回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伟大实践中,成为主导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价值的实现者和创造者。
    一是从党员干部向人民群众回归。一直以来我们一方面把都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体仅仅限于党员和少数民族干部,认为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对象只是限定于党员干部。如80年代的全国民族政策宣传工作座谈会的会议,强调“要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其教育的对象包括干部和群众,主要是领导干部。”[[2]]尽管后来提出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延伸到学校范围内的学生群体,但仍局限于“党内、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关键在于各民族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3]]。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不仅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体也是客体,而错误地认为,人民群众仅仅是宣传教育说服的创建对象,或者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空场”。
    一直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本上是由党员干部主导,并在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和职能部门等机构组织下由所谓的体制内的人承担。各级党委政府的党员干部发挥宏观管理、监管的作用,承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等功能。但是党员干部不能离开人民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民族团结进步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价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只有为人民群众认可,并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其主体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我们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要求全社会参与,“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扎根在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心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新时代各族群众的小康社会筑牢基础。
    二是从少数民族群众向社会全体公众回归。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有些地方或有些人长期以来存在另外一种错误的认识,仅仅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看成是少数民族群众或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的事,并把他们看成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被动的客体,而忽视社会全体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把宣传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少数民族群众,在民族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而在散杂居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则认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只是“点缀”,形式主义,应付任务的情况很严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行动。
    当前,民族关系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已经不是敌我矛盾问题。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由于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两者在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会因此产生矛盾,汉族群众会无意识地做出触犯民族团结的行为,从而在局部地区会造成民族关系紧张,因此带动汉族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团结问题不仅仅指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不仅要突出少数民族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作用,更要提高社会全体公众的民族团结意识。人民群众应该回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体,让全社会都能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带来的好处,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价值积极参与,塑造良好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人民群众的需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价值形态的决定因素
    价值来自需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被人民群众认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有价值。人民群众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价值的实现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的需要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决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价值形态。
    一是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创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价值形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地域辽阔、富强民主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曾强调指出“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4]]民族团结为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共同奋斗,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才能使各族人民群众共同步入小康社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但矛盾的解决必须仍然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和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的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创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价值。
    二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创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精神价值形态。历史上,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汇聚成为中华文化,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特质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和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各民族都充满了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向往,并相互学习。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交流的和谐氛围中,共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可以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赋予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神价值形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各民族的交流交往注入了新鲜内容,各民族在共享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时,实现了了解和认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价值形态。
    新时代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更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促进各民族的互学共进,传播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也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精神价值形态,只有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容和形式才会真正入脑、入心。
    三是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创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安全价值形态。当前,民族工作面临“五个并存”,政治、经济、现实、历史、国内、国际、宗教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民族关系往往面临诸多考验。各族人民群众期盼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安居乐业。少数民族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全面建成小康,必须以各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和基础。民族关系的紧张、社会的动乱不安只能使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滞后。因此,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需求创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安全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