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在逻辑(3)

http://www.newdu.com 2019-05-21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 陈辉 参加讨论

    三、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逻辑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需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自我的能动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自始至终都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实践逻辑。
    (一)激发群众的主体参与: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群众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主体自身的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身事业的发展,因此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践行,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使其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是要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也是人心工程,“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必须在知心、贴心、交心、暖心、顺心、得心、聚心方面多下功。只有民族群众与共产党一条心,与国家一条心才能真正地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是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导核心,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保证。但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政令化、任务化、刻板化的弊端。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的目标和使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要和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求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鼓励和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形成各族群众互动的良好局面。通常我们很多人认为,中华民族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构成,即汉族和少数民族二元并立。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如“三个离不开”中虽然专门强调了“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但在实践中更偏向于强调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7]]要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应真正地走向各族群众多元互动。
    (二)发展群众的经济利益:奠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以来,通过制定各种有利的民族优惠政策来推动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帮助为少数民族群众谋取实实在在利益,摆脱贫困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获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同,使各族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
    一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要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8]]。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9]]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困难,人民群众普遍发展滞后,但多为边疆地区,一直以来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只有全社会意识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贡献,认识到中华各民族相互离不开,共同发展,才能自觉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民族团结问题上形成广泛而持久的共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二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因此,必须切实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多的优惠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打好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战,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新时代,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期,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民族地区经济转型,保护好自然生态,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让少数民族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与全国人民一起步入小康,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各种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增强群众的团结意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社会氛围
    十八大以来,各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载体和方式不断创新,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和正面引导,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成效不断凸显。
    一是充分利用媒介传播宣传民族团结。新时代人民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各种媒体对人民群众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因此,要对不同性质的媒体构成进行调整与优化,扩大各种媒体的覆盖率,宣传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同时要加强掌控与占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掌握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了解民族文化信息,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民族传媒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少数民族意见领袖的引导和培养,着力培养一批深受本地民族群众爱戴,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民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领袖和先进分子。同时培养各行各业具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传媒精英和具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发挥他们影响与感染民族群众的专长,尤其是发挥其在处理民族矛盾、改善民族矛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宣讲员深入群众的优势。在群众中挖掘和培养民族团结宣讲员,他们身处基层一线,与群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深的各族群众的信任。他们的语言优势,对民族政策的了解,具有创新意识的文艺表演、诗词编写等方式,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接地气,更为人民群众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