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许昌市博物馆老馆长李秀兰因病去世,至今已经过去11年,再回忆起李馆长生前为许昌文博事业做出的贡献,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建新馆 李秀兰,生于1931年,河南省鲁山县人, 1981年任许昌地区博物馆馆长。当时,博物馆只有7名工作人员,与地区群众艺术馆合署办公,两馆工作人员拥挤在几间破旧的办公室里,没有文物库房,没有像样的展厅,各项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刚刚接任馆长的李秀兰决心要建一所新的博物馆。当时虽然建新馆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只要有机会她便在上级领导面前宣传国际及全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经过几年“早上跑晚上堵”,苦口婆心的宣传,终于获得了领导的认可。1984年许昌市政府决定在文峰塔下建立新的博物馆。但新馆的定位、设计风格引发了大家的争论。有领导认有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建设高规格博物馆。李馆长说:“博物馆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殿堂, 是许昌的百年大计,要建就建最好的,我们文化人要为许昌做点什么”。为此她跑遍了全国各地,咨询了无数专家,研究了大量的建筑知识,召开了多次论证会,最后敲定,许昌博物馆要建成一座具有地域特色、仿古园林式建筑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设计将许昌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园林式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博物馆的“独特性、艺术性、功能性、安全性”。这一定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下无疑是超前的。为了筹集资金,李馆长除了找许昌市的领导,还经常跑北京、郑州,寻求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支持。当时她已经五十多岁,并患有糖尿病、心肌缺血等病症。但是为了新馆建设,她带病坚持工作。早上骑着自行车守在财政局的门口,上班时间又出现在工地上,晚上回家时已是万家灯火。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投入工作。李馆长这种精神感召着、激励着同事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终于许昌博物馆于1987年底胜利竣工。至今,只要提起许昌市博物馆,省文物局的领导、许昌市的领导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李秀兰馆长。当时的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说,没有李秀兰,就没有今天的许昌市博物馆。 办展览 新馆建设一进入正轨,李馆长就开始筹划展览问题。当时,许昌博物馆工作人员少,专业人员更少,馆藏文物也十分缺乏。在这种条件下,要举办高水平的展览,简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困难,有些同志建议把老馆的展览搬进新馆。但是李馆长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新馆,我们一定要办出一流的展览。要对得起政府信赖,更要对得起人民的期许,展览一定要办出特色。她一次次到外地学习请教,一次次召集专家研究。缺少专业人员,她大胆外聘专家起草陈列大纲并进行论证。两年来她诚心聘请10多位专家来许昌指导。最困难的是缺少文物,她带领职工足迹遍布许昌及周边市县,行程10000多公里。两年时间共征集文物2万余件, 丰富了馆藏文物,为举办展览创造了条件。她还提出来“常展常新”的办展理念,承接有品位、高规格的临展。1988年2月17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许昌博物馆正式开馆。 育人才 博物馆开馆后,各项工作亟待开展,人才缺乏的现象进一步凸显出来。文物的保护管理、陈列展览的提升、展览的讲解接待等处处存在困难。如何让博物馆快速稳健地运转,成了李馆长的心头大事。已接近退休年龄的她做出了几步走的决策:一是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二是到各大院线选拔优秀大学生,三是面向社会招聘专业人才,四是公开招聘讲解员。这些措施现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三十年前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提出来疑问:外出学习花了钱能学到真经吗?对社会招聘、考试能公平合理吗?人员编制问题如何解决?面对责难,李馆长语重心长地一一作了回答:“培养人才不怕花钱,不能因噎废食,人员编制问题我们想法解决,至于招聘能否公开公平公正,请大家拭目以待。”为保证选拔的人才符合单位要求,李馆长派人到有意向的各大院校对接,先后从郑州大学、吉林大学选拔7名大学生;对社会公开招聘12名讲解员,招聘的过程公正透明;选派单位业务人员多次到北京、上海、扬州、郑州参加培训;同时还破格录用了2名陈列设计人员。至此,许昌博物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团队。这些人才已成为各文博单位的中坚力量,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谋发展 李馆长是一位建国前的老党员,有着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的精神,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在同志们的心目中,她总是骑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来往于市政府、市财政局、市文化局和博物馆之间,无论是严寒酷暑,无论是刮风下雨,从没有让单位的车接送过。早晨她和大家一样签到,晚上和大家一起下班,加班和大家一起吃工作餐,出差和大家一起挤火车、坐长途汽车。单位有一辆老式吉普车,全部用于办公、征集文物使用,从来没有因为私事使用过公车。记得1989年的冬天,李馆长和单位另外一个同志去汤阴县开会,两天的会议结束后,为了节省一个晚上的住宿费,她们买了两块烤红薯当晚餐,乘坐当天下午5点的长途汽车往回赶。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一路颠簸、几经周折回到许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了。 在博物馆二期工程征地过程中,李馆长因长期奔波劳累,糖尿病加重,腿脚浮肿,上下楼都有些困难。大家劝她休息两天,她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么多棘手的问题要解决,我怎能躺得住。”带着病体、李馆长咬牙坚持完成了土地征收工作。手续办完,她不得不住进医院。当二期工程开始建设时,一个更大的困难出现了。当时,博物馆后院住了8户人家,要搞建设,8户人家必须搬迁。此时正在住院的李馆长又一次拔下针头,挨家挨户做工作,想方设法为搬迁户找房子,尽最大努力为搬迁户解决一部分租金。看着银发过半、为了文博事业操碎了心的李馆长,8家住户什么要求都没提就搬了出去,保证了二期工程的顺利施工。在李馆长带领下,许昌博物馆呈现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2011年,又一座新馆拔地而起,“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许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张琳同志说:“许昌博物馆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李秀兰馆长的心血和期许,她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是许昌博物馆的一座丰碑。” 李馆长,我们永远怀念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