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浙江金华 曹兆燎 本文要介绍的这枚明成化“细造香印”款瓷片,是典型的香文化题材之遗物。这类青花标本,比较少见。其正反两面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文字相结合,应该是明代人们压制印香时模具的香压。其中比较平整的一面(图1)图景:在豪华的香案之上陈列着明代士大夫阶层中十分流行的“炉瓶三供”,花瓶中插有腊梅,香炉中冒着袅袅青烟;香案前两个相向而立的童子,手中各捧着底部雕有莲瓣的招牌,仔细辨认,上面分别写有“细造”和“香印”字样,两童子手舞足蹈的神态,是不是在打广告?另一面(图2),从外围到中心,分别是一圈梵文,杂宝纹和中心双线方框内“细造香印”款。这一面非平面越到中心越高越厚实,很可能是为方便压制印香的抓手而设计。 对于香印,目前所知最早记载于唐代。唐代诗人王建在《香印》诗中就有“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的论述。从唐代敦煌文书“木著漆香印壹”“方香印壹,圆香印壹”中得知唐代寺院中已经使木胎漆器香印,香印不光有圆的,还有方形。还可从白居易、元禛的“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和“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诗句中,了解到印香不光在上层社会流行,在寺院中也很普及。唐末五代婺州籍画僧、诗僧贯休、南唐后主李煜也在诗词中对印香多有提及。 宋代香印多用硬木和象牙制作并十个成套。木以乌木和花梨木最好,一套价值高达百贯。象牙更贵。对雕刻者水平也很重视。南宋无名氏《百宝总珍集》有“香印,象牙乌木及花梨,罗升,戚顺工最奇,昔日贵人大钱置,如今可作价钱低。罗升,戚顺雕者最好,大香印往日使马王并赵彦雕者最好。香印一套,计十个,往日木头者雕时,不下百千见成有,后十分难买一二。更看官员爱否,临时长价。象牙者别立价例。” 那么,香印和印香到底是为何物呢?宋洪刍《香谱》有云:“镂木以为之苑,以苑香尘,香为篆纹。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又云:“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故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一百个刻度,用作记时器,还能驱蚊。唐宋人将香料放入刻有篆文纹饰的苑中,压制后做成篆文形状,取出后点着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计,烧尽计时。据宣州石刻记载:宋煕宁癸丑年,夏秋大旱无雨,井泉枯竭,百姓吃水都困难。古人有水时用铜壶滴漏以计时,这时有人发明了百刻香香印以准昏晓。还发明了午夜香刻,在图案上有篆文的福庆、延寿、长春、寿征等字样。活生生地把香印与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美好的期盼联系在一起。 宋代是文人治国的朝代,也是文人福利最高的年代。焚香,品茶,读书是文人的雅事,有了印香可以“细烧柏子供请坐,明点松脂读道书。”还可以“烧柏子香读周易,滴荷花露写唐诗”。陆游更是宁愿在剩余不多的薪水不够酒资的情况下也要焚香读书:“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酒可无,但香不能缺。从“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资料中看,说明在宋代的生活中处处有印香。从《梦粱录》中也可以看到宋代专门有人带香印每天上门服务,按月收取香钱。大文豪苏轼黄庭坚等都是印香高手。“轻覆雕盘一击开,星星微火自徘徊。”是讲印香在苑中取出点燃后,古人品香、观篆的感觉。在宋代后来更发明了神奇的水浮印香。 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从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 最为繁富的是明代发明了一种“定时香篆金几炉”,此炉能在特定时分香从表示不同时分的外孔洒冒出,至为神奇。从此明代文人读书作息娱乐可以“不听更漏向樵楼”,可以“自剖玄机贮案头”,“炉面匀铺香粉细”。点燃之后,“屏间时有篆烟浮”,宛如人间仙境。香成了书房、闺房的标配了,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一样缺少不得。难怪高濂说:“嗜香者不可一日去香。”香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部分,虽为“鼻端之事”,却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自古以来,儒释道都十分注重香文化,但解放后文革中香文化和“封建资产”一样被“破四旧”和“臭老九”一样被扫地出门。虽然近些年香又复燃,但与古人相比,我们尚有许多方面亟待研习、弥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