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铭彬:壮族民歌艺术的审美困境与现代性转场的路径选择(6)

http://www.newdu.com 2019-05-2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 陈铭彬 参加讨论

    四、结语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从来都受着特定的文化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社会历史形态、生活方式及其生成的历史语境或潜在或显在的规约。壮族民歌作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反映着壮族群体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隐藏在审美情趣背后的人们的文化思维模式、价值理念。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壮族民歌还以农耕文化叙事为其主要审美内容。那时候的壮族民歌构建的是一幅山水田园的生活景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壮族人民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壮族民歌叙事也逐渐走向多元,总体上表现为由过去的农耕文化思维模式与乡土价值理念转变为当下的商业文化思维模式与城镇价值理念。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壮族民歌活动近十多年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民歌艺术活动形式也在壮族乡镇迅速铺开。然而,在民歌活动逐步走向现代商业城镇的过程中,作为民歌主体的壮族群众往往没有成为参与转变的主导者。当下壮族民歌歌唱艺术呈现出历史叙事与日常生活(民间礼俗)距离的消失、精神视野的萎缩及艺术创新的停滞。大众媒体的介入,使得壮族民歌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传播在变迁中呈现双重特质,一是基于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统壮族民歌传播、传承特质,二是基于商业文化为基础的,以媒介传播为主的现代壮族民歌传播、传承特质。传统与现代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为壮族民歌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困境。上文分析了壮族民歌艺术从传统过渡到现代过程中遇到的四个审美困境,提出了壮族民歌艺术审美的发展要进行场外理论的转场和现代审美实践的转场。其中,强调了壮族民歌艺术发展要借助于现代大众传媒媒介,转换话语来表达,逐渐淡化形式“工具场”,加重自然审美阐释,要积极主动去适应现代社会中文化“衍生场”。综观全篇,笔者意在揭示社会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我们对生活现代性的审美影响着我们对现在和未来人生的把握。面对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壮族民歌艺术需要有怎样新的审美思想和新的艺术形态,如何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吸取有益的养分,获得新的生命力,还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过安琪,党宇娜.广西田阳壮族民歌演唱艺术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5).
    [2]陈中.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J].音乐创作,2014(7).
    [3]黄革.广西壮族民歌独特的押韵形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4]卢敏宁.广西壮族民歌修辞手法探析[J].文教资料,2017(9).
    [5]卢志良.壮族民歌韵律旋法及音韵简述[J].歌海,2012(2).
    [6]王靖茗.广西壮族多声部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指挥技法探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7]金北凤.试论壮族民歌的“意”“境”之美[J].艺术百家,2006(5).
    [8]喻兴婷.论广西龙州旦歌的审美特征及功能[J].艺术评鉴,2016(5).
    [9]范秀娟.民歌与当代美学问题[J].民俗研究,2008(4).
    [10]李树锋.壮族嘹歌的审美意蕴[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1]包其锋.关于广西壮族民歌的文化价值思考[J].黄河之声,2015(14).
    [12]关仕京.瑰丽壮歌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J].民族翻译,2014(1).
    [13]王杰.大地飞歌:民族审美经验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意义[J].民族艺术,2005(3).
    [14]覃慧宁.大众传媒背景下山歌的传承与传播机制—以广西宜州市为例[J].民族艺术,2004(2).
    [15]张政文.理论转场与转场的本土化、当下化[J].天津社会科学,2016(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