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长江历史文化名片——白鹤梁

http://www.newdu.com 2019-05-28 中国文物信息网 杨邦德 参加讨论

    白鹤梁是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水标的古代水文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白鹤梁调研时,称赞它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个范例。白鹤梁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于一身,要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将其打造成为长江历史文化的绚丽名片。
    长江标准眼。白鹤梁题刻于涪陵城北长江中一道长约一千六百米的天然石梁上,始刻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梁上现存题刻一百六十五段,石鱼十八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只。具有水文科学价值的石鱼就是石梁上最早的唐代石鱼,其鱼腹高程相当于千百年来长江涪陵段枯水水位的平均值。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重镌双鱼,鱼眼连线相当于长江涪陵段水位零点线,所以也被称为“长江标准眼”。刻鱼为尺、设标记水的观测方法,在世界各大河流域中是独一无二的创造,留下了一千二百多年来七十二个枯水年份一百零八则枯水水文信息,总结出了三五年一小枯、十年一大枯,六百年一极枯的长江水文气象规律,其水文科学价值对研究长江流域的水电开发、桥梁建设、内河航运、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沿江防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葛洲坝项目的建成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提供了确切可靠的依据。
    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以文字和雕塑的方式记载叙事、表情达意,囊括了唐宋以来各派书家遗墨。字体有篆、隶、行、楷、草、蒙文,书体风格颜、柳、欧、苏俱全,是中华书法艺术、石刻艺术的精品和珍品。黄庭坚“元符庚辰涪翁来”,书写娴熟,风格老成,其“来”字饱含沧桑,倾注情感,千百年来如诉如泣、意味深长。张师范“高浮雕石鱼”就地取材,鬼斧神工,寄喻爱民之情,形夺天工之巧。“白鹤时鸣图”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几恐展翅而去。正书“白鹤梁”端庄隽秀,行书“中流砥柱”雄浑大气……逐一品味风格各异的三万余字书家墨香,徐徐观摩活灵活现的十八尾石鱼、两尊观音人物、一只振羽白鹤,倘徉在中华艺术宝库,给人无限美的体味。水下碑林的白鹤梁题刻,不仅仅是中华艺术的记录,通过组织游学,鉴赏、临摹,更能让这一古老的“世界级宝贝”活在当下、广为传播,融入高品质生活。
    行书“中流砥柱”
    正书“白鹤梁”
    家国情怀。没有伟大的情怀,就不会有伟大的梦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这与白鹤梁蕴含的爱国、爱民、担当天下的民本政治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现存最早的一段文字题记是公元971年的北宋谢昌瑜所题,概述了民间流传的“江水退,石鱼见,即年丰稔”,并“览此申报”上奏朝廷,充满着祈愿丰收、人民富足、国家强盛的强烈愿望。自此一千余年来,根据石鱼出水规律,兴水利、劝农桑、勤耕耘成为涪陵地方官吏的重要政务。重镌双鱼的涪州州牧萧星拱更是用题刻论述了“石鱼出水”的意义,“国之重在民,民之重在食。而食之足,又在乐岁之有余。则吾侪之此一游也,非但以游观为乐,直乐民之乐也云尔,于是乎记。”心系家国,快乐着人民的快乐。吴革题记:“易以包无鱼为远民,民固可近不可远。余牧是邦久矣,今岁鱼石呈祥,得以见丰年,知民之不远也。”赵汝廪诗:“……拂石已无题字处,观鱼皆是愿丰人。片云不为催诗黑,欲雨知予志在民。”隐约表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黄寿题记则更近了一步:“时乎鸾凤见,石没亦是丰。时乎鸱鸮见,石出亦是凶。丰凶良有自,奚关水石踪,节用爱人心,胡为有不同”。戒奢尚俭、节用安民、从严治政、从严治吏是人民幸福的根本。公元1254年,刘叔子来到白鹤梁,这时的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诗人“感慨颓波之滔滔,激节石鱼之砥柱”,对国家民族的灾难忧心忡忡,呼唤英雄。而后寄望石鱼出水,“梦占周室中兴日”,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振雄风。而诗人自己“太平谁谓真无象,罩罩还歌乐与贤。”不做空想派、不当旁观者、立志做贤德好官,振兴国家……白鹤梁上满满的家国天下情怀,资政育人,滋养着新时代人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智慧。白鹤梁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类文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人与水的关系、人与江河的关系,是全人类最早的、最普遍的重要关系。世界大河文明中人们把这种关系固化为水文,这在尼罗河、两河流域、恒河和中国都有记载,这种记载充分揭示了文明与江河不可或离的关系和爱恨交加的情感,是人类极其珍贵的共有的历史记忆。而白鹤梁的这份精神财富里却是开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现存信息最丰富的遗存,其遵循道法自然、顺天应时、自我约束而不是破坏性索取,人与水、人与江河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揭示了根本解决人与自然这一矛盾关系的伟大智慧,是我们向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科技保护。由于三峡工程兴建蓄水,白鹤梁将永沉江底。虽然世界范围内江河湖海文化遗存众多,但按照国际公认的原址原貌原环境理念保护的项目却没有先例可循,中国政府拿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经过十年论证,七年建设,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先生的“无压容器”原理,在原址建成了“世界首座非潜水可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成功实现了水下文物原址科学保护。江水下四十米深处的无压容器里注有四千五百吨长江水,这一相对封闭的水体小生态,如何与保护罩体外通过石缝连通的长江水体大生态保持相对平衡?如何建立比较稳定的具有自我净化、优化能力的水体小生态?如何做到石质题刻的最佳保存,损坏、弱化达到最小影响?在最好的保存现状下又如何达到最优的参观效果?近十余年的科技保护探索,我们解决了这一系列前无古人的世界级难题,不但让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可能,更为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选择、中国技术和中国经验,堪为国际范例。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开放以来,接待中外游客145万余人次,免费讲解4.1万余场次,巡展、研学受众达32.4万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4.9万余人次,逐渐成为重庆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和重庆地区有影响力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千余年活态文明薪火相传,照亮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