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献准确定名并校勘断句 定名就是定性,体现了作者对本件文书最全面、最本质的认识,同时涉及对文书的体裁分类。比如60TAM322:7/4(b)文书:“ [于]□□[乡]人[张] 取银钱□ ”又:60TAM322:7/3-2(b)文书:“ □□□ 赵。若赵须钱之[日] 若延[引]□□□□取(?)”又:60TAM322∶7/3-1文书:“若其延引[不] 若身[东][西] ”。以上三件文书,图录本《吐鲁番出土文书》只载图版,未见录文,且未定名,只标记为“文书残片”。我们认为以上是三件契约,根据内容及用语均可定名为“唐某人举钱契”。 然后是校勘。吐鲁番文献的书写者来自各个阶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加之多为写本,千人千面,误写、别写、俗写在所难免,所以特别需要校勘。比如97TSYM1∶12古写本《论语·尧曰》注:“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沛。”此处的“沛”,查阮元刊刻《十三经注疏》本作“慢”,又查此件文书第6行注有“沛然自矜庄”语,所以我们认为写本“无敢沛”是涉注而误。 最后是断句。断句就是加上新式标点,它体现了断句者对于正文文意的准确理解。72TAM169∶26(b)之一、之二、之三《高昌书仪》有“题云某省告某唯夏感恩深得去汝言疏慰怀微热汝比信不”,图录本《吐鲁番出土文书》识读和断句为:“题云某省告:某唯夏感恩(思)深得去,汝言疏慰怀。微热汝巧(引者按:本应为‘比’,图录本误录为‘巧’)信不?”我们认为应断句为:“题云:某省告:某唯夏感恩(思)深,得去汝言疏,慰怀,微热,汝比信不?” 值得大力传承和借鉴 注释体现了文献整理的综合水平,因此,首先需要注释者从语言文字学角度讲准、从历史学角度讲透、从考古学角度讲实。比如64TAM37∶21《唐□□二年曹忠敏租田契》有“曹忠敏于知田朱进明处租取思廉等上件地”一语,此件文书中的“知”即“管理”,“知田”即管理、勘问管内田亩地段虚实的杂任或杂执掌人员,有时由官府委派当地勋官担任,吐鲁番文献中又有“知埊(地)”(与“知田”义同)、“知镇”“知水”“知冰”“知桥道”,均可资比较。 其次是研究。文献学家的全部工作应该包括文献整理、文献研究、文献传承三个方面,将微观考证、中观比较、宏观研究三结合,在吐鲁番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力争写出《丝绸之路文化史》《丝绸之路军事史》《丝绸之路商贸史》《丝绸之路民族史》。比如64TAM35∶15《武周长安三年(703)曹保保举钱契》,这件契约讲述了一名叫“曹保保”的人,与其“目”姓母亲一起,母子二人向“史玄政”借贷铜钱叁佰贰拾文。曹、目、史三姓均为粟特姓氏,如果撰写《丝绸之路民族史》,此件文书是很重要的史料。 最后是传承。成千上万卷吐鲁番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古人治理吐鲁番和经营丝绸之路的宝贵经验,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比如,中古时期儒家文化在吐鲁番为代表的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为我们今天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又比如,吐鲁番文献中有大量关于疾病和灾害防治的内容、唐王朝为丝绸之路上的各界人士提供法律诉讼语言服务的记载,这些都值得我们传承借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17ZDA3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