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整个中国文明史进程中有重要地位。夏商周时期山东地区古国林立,直至春秋时期仍有很多古国见于《左传》等文献记载。山东古国史的研究一向为学界所重视,其研究除了传世文献之外,更倚重考古资料,尤以铜器铭文为核心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的金文被学界称作“齐系金文”。齐系金文指铸刻在以齐国为中心,包括鲁、邾、郳、任、莒、杞、滕、薛、邿、铸、祝等诸侯国所铸造的青铜器上的文字。据现有资料,齐系金文起止时间上承春秋中叶,下迄秦统一。需要指出的是,西周时期诸侯国的器物较为少见,尚没有形成地方性特色。春秋战国时期分割的政治大环境使得青铜器地域性增强,春秋中后期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齐系、晋系、燕系、秦系、楚系等青铜文化圈。 从金文角度研究山东古国史主要涉及诸国史事、军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社会礼俗等方面,现择其要者略作述评。 记载诸国史事 齐系金文记载了诸侯国国君、世族等资料,金文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恩田、陈公柔、黄盛璋、何光岳等学者对滕国的始封、存灭、世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志鹏结合新出土的铜器铭文对滕国的世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列出了大致可靠的滕国世系。李学勤、李零、董珊等结合小邾国新见金文对小邾国的世系进行了考察。另外,杨树达、吴镇烽等对齐国鲍氏世系也有所考论。 山东地区一些小国的踪迹不见于文献或记载语焉不详。学者结合金文对邳、杞、纪等国家相关史迹作了考察,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失。齐系金文中还有记载征伐、战争的铭文。李家浩、张政烺等学者结合庚壶铭文对齐军围莱、灭莒等相关史事进行了考察。朱晓雪、孙刚等结合陈璋壶铭文对齐国陈璋伐燕的相关史事也有探究。 齐国金文中还可见特殊的月名,如冰月、饭耆月等,曾宪通、张振谦等对之有所探究。但这种特殊的月名究竟表示何月,就目前材料而言,尚无法确诂。媵器是齐系金文中重要组成部分,《左传》成公八年曰: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性则否。从齐系媵器铭文来看,“同姓媵之”的确是先秦时期婚媵制度的常态。徐倩倩、戴尊萍结合相关金文对齐、鲁两国的对外婚姻关系进行了探讨。学者还结合金文,探讨了铸国、狐骀国等的姓氏问题。 齐系兵器反映军事制度 齐系有铭兵器主要有戈、戟、矛、剑,其中戈、戟数量最多。铭文内容大多为地名或人名,对齐国的兵器铸造地点及监造制度有所反映。地名主要有“齐城”“平陆”“平阳”“武城”“平阿”“郓”“中都”等;人名多为兵器的督造者,主要有君主督造、陈氏贵族督造等。滕国兵器由滕侯及其臣僚所督造。曹国、邾国、莒国兵器数量极少,如莒国仅见莒公戈一件,为莒国的君主所主造。黄盛璋、井中伟等学者对此有所论述。 齐系兵器铭文还是探讨齐国兵器管理制度的重要资料。孙敬明将齐国武库的设置情况分为“潍淄区”和“汶泗区”两地区,指出东、西区的分布形势,可以看出,齐国的军事决策者是从疆域的稳固着眼,而后才设立冶铸点。 齐系兵器还反映了相关军事制度。孙刚结合庚壶、叔夷镈铭文,对齐国春秋时期“三军”问题有所讨论,指出根据相关铭文齐国在春秋中期的确建立了“三军”,并且由国君和正卿统帅。在齐兵器铭文中,也有关于徒兵和车兵所用兵器的内容,一般车戈是车兵所用兵器,徒戈为徒兵所用武器。齐国是否有“舟军”的问题,史无确载。徐勇认为,齐国春秋中后期当拥有实力不弱的舟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