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59年,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发现,就此开始了二里头遗址近60年的考古发掘历程。 1959年,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发现,从此开始了二里头遗址60年的考古发掘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考古队主要致力于建立二里头文化的分期框架。在赵芝荃的主持下,二里头工作队先后完成了一号宫殿基址、二号宫殿基址、宫殿区以外的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和一般居住遗址等的发掘,对二里头遗址的整体布局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建立了1至4期文化框架序列,确定了遗址的都邑性质。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二代考古人在队长郑光的带领下对二里头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性发掘,细化了二里头文化分期,重点发掘了以铸铜作坊为代表的遗址,以实物证据证明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文明阶段,并围绕二里头文化性质展开了中国考古史无前例的一次大讨论,将二里头及夏商文化问题的研究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1999年,36岁的许宏担任二里头工作队第三任队长,第三代考古工作者将探索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的结构布局作为新一轮田野工作的重点。探明了中心区道路网,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和最早的“紫禁城”——宫城,廓清了王都布局的概貌,并发现了巨型绿松石龙形器……这一阶段的发掘改写了对“最早中国”的认识:让一个早期国家的形象日渐饱满。 历经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懈探索,60年来二里头遗址发掘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现已发掘出宫城、“井”字形大道,以及铸铜、烧陶、制玉、制骨等作坊遗迹,出土青铜器、玉石器、绿松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万余件。 “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目前才发掘了1%多一点。”许宏说,这本无字地书才刚刚翻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