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闭与互动:在韩中国朝鲜族社会关系融入的群体差异 普通务工群体与中高端职业群体在社会关系融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群体差异。前者由于主要在聚居区内部活动,限于群体内部社会关系网络而形成了族内社会交往,所以在与韩国人的社会关系融入方面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状态。而中高端职业群体中的少部分F4以及大部分F5签证者基于工作特点,通过族外的职业联系以及社区公共活动与韩国人进行交往互动,彼此间的社会交往更为深入。 (一)族内互助增强了普通务工群体与韩国人社会交往的封闭性 在韩中国朝鲜族普通务工者由于收入较低,为了节约开支,往往租住在聚居区内一些狭小简陋的房间,吃喝也非常简单,这样能够攒下一笔钱。多数务工人员在社会关系方面往往以族内血缘、亲缘、乡缘、友缘关系为纽带,这必然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族内交往。族内交往的强化虽然能为务工者,尤其为那些刚来韩国不久的朝鲜族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生活帮扶,但是,久而久之会使得他们对外部社会关系的融入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住在聚居区内持有H2签证的金某说道: 平时干完活回来,和同来的老乡一起聊聊天,喝点酒,打打牌什么的,有时也去亲戚家玩玩。遇到周末,也一起出去爬爬山,唱唱歌,大家一起玩得还很开心。和他们韩国人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跟人家也说不到一块儿。 持有F4签证的韩某,在一家小型建筑公司上班。他介绍了关于社会交往的一些情况: 我在这个建筑公司上班快6年了,平时上班和他们(韩国人)除了工作上的事情,私下很少有接触。平时把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做好就行,不忙的时候和从中国来的老乡一起谈心、聊天、聚会。下班后人家(韩国同事)有人家的生活圈,大家除了工作上的事情,没什么交集。 聚居区内还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在韩中国朝鲜族协会、服务团体、同胞媒体等,这些社会组织在帮助朝鲜族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族内关系。目前,首尔最大的几个协会分别是“朝鲜族联合会”“中国同胞一心协会”“在韩同胞联合总会”等,会员人数均在5000人以上。“朝鲜族联合会”围绕在韩中国朝鲜族关心的问题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如计算机培训、免费健康体检、心理咨询、法务部文件提交代理、民间商贸合作,以及邻里互助、工伤处理、爱心捐赠、节日庆典等。很多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签证)换证上岗培训等相关的服务型组织,为那些初到韩国的中国朝鲜族提供就业帮助,以及为个人签证类型调换后重新上岗需要再培训的人员提供服务。通过朝鲜族内部的互助,“抱团取暖”初见成效。但是,这一职业群体在外部社会关系融入方面的封闭状态很难改变。来韩国时间不长持有H2签证的中国朝鲜族尹某告诉笔者: 前段时间患上脑出血病,心想这下完了,昂贵的医疗费是我担负不起的。我的一个朋友是在韩同胞联合总会的会员,他积极号召大家为我捐赠医疗费。真心感谢他们,这样我才能从鬼门关里走出来,我感谢那个朋友,也感谢很多朝鲜族人对我的帮助。 居住在聚居区的大量普通务工人员,由于原有的亲戚、老乡、邻居、朋友关系能够满足他们的工作、社交、情感需求,他们并不需要与当地韩国人建立交往或联系。这种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加上朝鲜族内部提供互助的各种团体、服务机构,拉大了普通务工人群与韩国人之间社会交往的距离,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关系方面的封闭状态更为显著。这种封闭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帮助他们减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但是对于那些打算长期留在韩国的中国朝鲜族而言,不利于他们与韩国人之间的广泛接触,更是无法通过跨国社会交往获得在融入韩国社会过程中必需的社会资源。 与韩国人日常交往的封闭状态是在韩中国朝鲜族普通务工群体的总体态势。这一职业群体包括H2与部分F4、F2、F1等不同签证类型,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也会在工作中与韩国人发生交往,但这些交往更多地体现在生存资源缺乏情况下的互助方面。韩国社会同样也存在阶层分化,那些从事低端服务业的韩国人在社会资源占有方面也比较弱势。他们在就业时与中国朝鲜族普通就业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成为部分朝鲜族普通务工者与其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前提。 现年52岁的宋某,是来自中国黑龙江的朝鲜族,以H2签证身份来到韩国,居住在永登浦区大林1洞,已经在这里打工12年了。他待人热情,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与同住一幢楼的几个韩国工友为邻。他们经常到处找零活儿。谁接到零活儿,如果自己做不完,就相互招呼一声,喊上一起干。与刚来的时候不同的是,老宋自己现在也能接到零活儿。此时老宋也会喊上这几个邻居。多年来,他们一起干过建筑、搬运、装卸、快递、医护等零活儿。休息日或没有零活儿的时候,彼此来往也比较密切,一起喝酒聊天,互相送吃的东西。在那几个韩国工友看来,老宋够朋友,会做人,很大方,很乐意同他一起组队、干零活儿。 像老宋这样的普通务工人员,在务工等环节中与韩国人进行的交往,是在社会资源极为有限的状况下,在朝鲜族群体之外寻求社会资源,并努力建立与其生存状态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一种手段。那些从事类似底层工作的韩国人,也需要在社会中寻求一定的资源。这促使他们之间通过一定的交往形成必要的互助,由此更好地生存。笔者在田野调查中还发现,除了在务工等环节进行互助外,他们也会与韩国人聚餐、娱乐,试图突破中国朝鲜族这个小圈子而寻求更加广阔的交往空间。但是,这种状况仍然无法改变大多数普通务工人员在跨国社会交往方面的封闭状态。 (二)职业联系与社区活动促进中高端职业群体与韩国人的深层互动 如前所述,中高端职业群体中的F4群体更多是在大企业上班或自己经营生意,属于白领阶层或私营业主;而F5群体中的多数人主要是律师、教师、医生、公务员等,社会声望较高,具有“公共职业”的特点。相对于普通务工人员而言,这样的职业特点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与韩国人交往互动的机会。 这些大型企业、知名公司以及如政府、医院等“公共事业”部门中,韩国籍员工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大多数。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之下,在公司运营过程或公共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团队合作是主流。那些从事中高端职业的中国朝鲜族与韩国同事之间具有更多交往互动的机会。这种由职业特点所形成的社会交往机会、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在韩中国朝鲜族中高端职业群体而言,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工作特点。这些机会是普通务工群体无法拥有的。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部分F5签证者在韩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在社会交往方面能够借助学缘关系与韩国人进行深层的交往互动。这一类人往往可以通过同学关系、师承关系、校友关系,在不同的社会经济领域与韩国人进行交往或互助。例如,40岁的中国朝鲜族李某(F5签证),在中国读完了高中,并在韩国延世大学读完大学并取得硕士学位,目前在首尔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在韩国多年的学习使得他的同学圈中有一些韩国人,他与其中的几位韩国同学关系较好。在他找工作或遇到困难时,韩国同学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类似李某这样在韩国接受过多年高等教育的中国朝鲜族越来越多,这些人借助读书期间积累的人脉,为他们在韩国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多社会关系资源。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在韩中国朝鲜族中高端职业人士与韩国人在闲暇之余还通过休闲运动、外出旅游、共同参加社区集体活动等形式进行交往互动。持有F5签证的中国朝鲜族林某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与几个相处不错的韩国同事有着相似的爱好,经常一起参与各种户外活动。他告诉笔者: 工作之余,和他们(韩国人)经常一起参加健身运动。运动对健康很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中国因为太忙,那些上班族真正抽时间参加运动的并不多。 中高端职业群体中的F5签证者一般不在聚居区内居住,而与当地韩国人混居于较为高档的社区。他们大多数以租房或购房方式穿插居住在韩国人聚居区,与韩国人大多互为邻居,同住一个社区。这些人已经成为当地社区登记在册的常住人口。这种居住模式为F5群体与韩国人之间提供了彼此熟悉并相互认知的空间,也为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关系提供了重要载体。由于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洞(街道)和社区范围之中,他们围绕当地的公共事务、社区服务、文体娱乐、节日庆典、社会公益等诸多事项产生互动关系,为相互间深入了解提供了可能。 在访谈中经常听到部分持有F-5签证的中国朝鲜族提及“集体参与活动多”“大家常聚在一起”“社区活动很丰富”“协会团体活动多”等表述。居住在衿川区始兴3洞(“混居”居住区)的朝鲜族安某(F5签证)兴致勃勃地说: 和他们(韩国人)住在一起,能够参加洞和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这里的社区比国内社区工作做得好,集体活动经常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鼓励大家都参加。看演唱会、外出旅游、球类比赛、节日庆典、协会活动等等,非常频繁,只要自己乐意,每周几乎都有活动。我自己参加过很多次,也结识了很多韩国朋友。 在韩中国朝鲜族的中高端职业群体,对外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就F5群体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与韩国人混杂居住,在融入当地社会关系方面比普通务工人群要深入得多。F5群体在社会关系融入方面的具体状态,说明他们已经基本适应韩国主流社会。这反过来又增进了他们对韩国的认同,加快了自身文化适应的进程,与普通务工人群不易融入韩国主流社会的状态形成一定的反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