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历史相当悠久、数量众多,在人类城市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中文的“城市”,既可以译成city,也可以译成urban。在古代,“城”是wall,主要是防卫功能;“市”是market,主要是交易功能。所以,起初“城”和“市”是两个独立的词,后来才合成“城市”。但实际上,有些地方有“城”无“市”,有些地方有“市”无“城”。 谈及中国古代城市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城市化率在近代以前是很低的。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城市人口也才占了10.64%,差不多90%的人生活在农村。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化率有所提升,但还是很慢。到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才达到17.92%。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脚步加快。到2018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60%,这是历史最高点。 传统上,作为一个农耕社会,中国的城市行政功能突出、城市化率较低。宋代以后,城市生活开始有了重大改变。明清之际,以江南市镇为代表,更加重视实际、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自由发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实学精神的弘扬。 作为近代崛起的大型都市,上海孕育发展起来了宝贵的海派文化。它是以明清江南文化为底蕴,以移民人口为主体,吸纳了众多其他地域文化因素,也吸收了近代西方文化某些元素的都市文化。 总的来看,中国历史与城市文化是一个极其宏大的课题。这里只能鸟瞰式地、蜻蜓点水式地从中国城市历史概况、江南城市文化与上海城市文化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介绍。 思想者小传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主编《上海通史》。 两汉时期,城市发展已经逐渐往东南方向移动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特点很不一样,通常可将其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先秦时期。各位如果对中国古代史稍有了解,就会对如下这些地名比较熟悉,如临淄、咸阳、邯郸、曲阜、洛阳、成都、郢都、姑苏等。这些都是城市名。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秦以前,特别是夏商周时期,中国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南方很少。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主要在黄河流域。 第二,两汉时期。原有的城市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咸阳的地位让给了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部分城市仍然继续存在,如洛阳;部分在先秦时期不是很重要的城市,仍然处在边缘地位,如广州。 但两汉时期,城市的发展已经逐渐往东南方向移动,长江流域得到较多开发。这一时期,长三角地区除了苏州,还有广陵(扬州),两湖地区有了长沙。 第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城市越发多了起来,也越发重要起来。诸如建康(南京)、扬州、姑苏(苏州)这些城市,都比以前繁盛了很多。 第四,隋唐时期。中国在唐后期开始重视海上贸易,广州得以较快发展。钱塘(杭州)、扬州、金陵(南京)等南方城市已是全国非常重要的城市。 第五,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宁波、泉州等沿海城市发展起来。 海上贸易在宋代很受重视,是因为西夏等政权阻断了中原与中亚之间的商路,宋朝不得不拓宽海上贸易之路。这也就是今天“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 第六,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兴盛起来,包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等;而西安、洛阳、开封等内陆城市,渐渐就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又出现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内地城市,不仅没有沿海城市发展得快,而且有的甚至衰落下去。上海、天津等跃升为全国性重要城市。 宋代以后开始出现夜生活,交易的货品也多了 下面来谈谈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从秦汉到明清,没有一个城市是独立的行政实体,没有一个城市有单管城市事务的市政长官。省城、府城、县城都是国家行政系统中的一个节点。 同时,城市的定位与行政等级体系大体相一致,省城级别比府城高,府城比县城高。上海在1843年以前是一个县,而松江是府。 中国古代城市还没有独立的自治权利。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明是一个城市,却通常有两个县甚至三个县的机构在那儿管理。例如,唐朝首都长安就分为两个区域,以南北走向的朱雀大街为界,东面属万年县,西面属长安县;明代的南京分属上元县与江宁县管辖;清代苏州府城由长洲、吴县分管;杭州府城由钱塘、仁和两县分辖。 中国古代城市与农业紧密联系。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国家。家长教育子孙,强调的都是两个字:耕、读,即种好田、读好书。由此,城市发展与农业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城市中,除了官府机构以外,就是教育机构、宗教机构、手工业者以及农民进行物品交易的地方。 在城市规模上,长安、北京、杭州等“皇城”通常很大。唐代长安城最大时有80多平方公里,清朝的北京有60多平方公里。省会城市也比较大,湖北省会武昌城约为8平方公里,河南省会开封城有9平方公里多一点。 但是,一般的县城都不大。比如,山西平遥县城大约2平方公里,上海县城也就2平方公里多一点。因为以农为主,农民要种田,而田地一般比较分散。农民如果住到城里来,会很不方便。所以,遍布各地的是一个一个村庄,若干村庄之间会有一个没有城墙的小集镇。 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结构及其生活特点也是不同的。唐代长安分成西市和东市,西市主要交易百姓日用百货,东市交易的物品中有很多“奢侈品”。但无论是西市还是东市,到了晚上都要关闭,因为夜里不可以在路上行走。所以,唐代以前的城市基本没有夜市生活。 宋代以后,城市生活有了较大变化。首先,交易地方更灵活,交易地方也更大。原本有一些地方是不准买卖东西的,现在可以设市交易了。其次,时间也延长了。原来规定晚上要闭市,从宋代开始有了夜生活。《水浒传》里就有对夜市的具体描写。最后,交易的东西也多了,城市生活日渐丰富起来。 所以,我们研究中国城市史会特别强调宋代以后,因为城市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这个变化相关,商人的地位变得重要了。中国原来的社会等级次序是“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一等。宋代以后,尽管人们嘴上还是说“士农工商”,但商人地位实际上可以排在“士”之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