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优秀的文明基因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阶段已经形成三个基本特征。 重瓣花朵式超稳定结构 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重大的贡献是厘清并构建了史前文化的谱系与格局,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苏秉琦的“区系类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华大地的史前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即: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及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伴随着该理论的提出,史前文明“满天星斗”状的分布态势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模式成为学界共识。 苏秉琦在强调“满天星斗”的同时,也着重指出以华山为中心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脱颖而出,标志着华族的诞生。他强调,在中原腹心地带,自仰韶文化以降直到春秋时期的周晋文化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国文化总根系的直根系。这实际上是说,中原华夏文明是“满天星斗”史前文明中最璀璨的一颗。 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提出“重瓣花朵式”的文明格局,这是迄今为止对我国史前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最形象的表述。与苏秉琦类似,严文明也将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六个文化区,即: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甘青文化区、燕辽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和江浙文化区。但他特别指出,这几个文化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分层次的——中原文化区是花心,是第一个层次;其他五个文化区围绕着中原文化区,是第二个层次,是花瓣;在这五个文化区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文化,则属于第三个层次。这样,中国的史前文化就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分层次联系的重瓣花朵式格局。此种单核心、多层次的向心结构孕育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底色,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以中原华夏族为主体,同时凝聚周围各民族、各部族的向心式超稳定文化与政治结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