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文本、意义与现代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第 于沛 参加讨论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表明,尽管人类历史自远古以来就如此错综复杂,但却始终改变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这一事实。这些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它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注8)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者的成果汗牛充栋,欧美国家一些不同观点学者的著作,也有不少被介绍到国内来。(注9)在国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内容日渐扩大,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注10)这些内容一是关于社会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物质性是社会的本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二是关于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人是劳动的主体,也是社会联系的主体,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主体,人创造着社会历史。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实现机制。历史规律不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外或凌驾于人的活动之上,历史规律参与并制约着人的活动,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使人的活动具有历史性。四是关于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以及精神生产的关系。这个问题与历史规律性有密切的关系,这三种生产构成了社会生产和社会本身的整体活动,只有把握了三种生产的内在的、本质的关系,才能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五是关于历史发展的进程。马克思在其本人亲自修订的法文版《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的进程和自然的历史是相似的”,(注11)而不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对人们科学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关“三大社会形态”、“五种社会形态”,以及马克思晚年有关“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理论”等的讨论,有助于推动马克思历史进程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而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以永葆青春和活力。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形成时,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英国)或接近完成(法国、德国和美国等)。约170年后的今天,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国际分工为基础、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为纽带的新时期。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现在又在酝酿走出工业社会,逐步走向被称之为“网络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新社会。
    1872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在该书《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历史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注12)马克思的这段话,同样适用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物换星移,一个半多世纪过去了。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探究历史奥秘的钥匙;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也要根据历史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思考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现代价值时,我们不仅要看到“世情”的深刻变化,而且也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文革”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历史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之一。从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形成直至今天,历史规律性在西方始终受到诸多的曲解、非难和挑战。这是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揭示了历史地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历史地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但是,任何历史规律都不是自发实现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在他生活的时代,无法预见到今天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方式,使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在同一个世界经济体系相互竞争与合作。我们深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但“在现时代,社会主义想完全取代资本主义是不现实的,资本主义想消灭社会主义更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是在封建制度衰败后取而代之的,而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却是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高歌猛进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将在一个共同的历史空间中长期共存”。“在今天的时代,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创造全球经济繁荣方面都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谁也取代不了谁。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是和平与发展的要求”,而且。“社会主义只有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中充分表现出无可置疑的优越性,才能赢得历史对自己的选择”。(注13)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宣示的,“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注14)
    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在其离世前的最后一部力作中发问:“马克思在21世纪究竟具有什么意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迄今为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尝试,已经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已经大大推进,不断加速运行。”对于这个问题,霍布斯鲍姆引用了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1904—1989)的话作答:“大多数希望弄清历史一般进程的人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或者这些范畴的某种修正形式,因为几乎没有其他的范畴形式可用。”霍布斯鲍姆强调:“我们无法预见21世纪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倘若这些解决方案要获得成功的机会,我们就必须提出马克思所提出的问题”,“现在又是应该认真地对待马克思的时候了”。(注15)21世纪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霍布斯鲍姆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忠告,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探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一定会对其深邃的科学内容、世界历史性的意义和现代价值,有越来越加深化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