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盘祖湘:黔东南州过山瑶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过山瑶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9-09-07 中国社会科学网 盘祖湘 参加讨论

    瑶族,是黔东南州的世居民族之一。相对于黔东南州其他的瑶族支系,居住在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的这支过山瑶,在历史上迁徙最为频繁,分布相对集中。一方面,这支过山瑶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尤其是教育相对先进。另一方面,这支过山瑶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瑶族语言、服饰、文化等逐渐面临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推进黔东南州瑶族乡村发展振兴中,要切实重视黔东南州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
    一、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过山瑶传统文化的特质
    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过山瑶传统文化基本保存完好,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数还“盘王愿”、过“盘王节”、跳“舂杵舞”和吃“塔石羊瘪”。
    还“盘王愿”是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过山瑶为缅怀始祖盘王的功德、祈求盘王的保佑而举行的隆重祭祀活动。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过山瑶还“盘王愿”有“大还愿”和“小还愿”之分,小还愿,活动的时间较短,用的贡品不多,只需猪一头,祭祀活动一晚即可。如果是大还愿,活动的时间较长,一般为三天三晚,其贡品也比较多,整个还愿过程比较繁琐,环节错综复杂。还“盘王愿”活动的场地,主要设在主家的堂屋,在主家堂屋两侧墙壁上,挂着法师带来的盘王像和主家的神像。神龛上和侧边的长桌上摆上杀好的整猪(不砍散的猪)和米酒、香纸之类的贡品。还“盘王愿”活动除了“上刀梯”和其它个别环节需要在主家屋外举行外,其它活动都在主家屋内进行。
    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过山瑶将“盘王节”称为过“瑶人年”。过去,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过山瑶过“盘王节”,以祭祀瑶族始祖“盘古大王”为主要内容,后来发展为祭祀盘王、纪念祖先和庆贺丰收的民间节日。在“盘王节”期间,过山瑶男女老幼身着盛装,聚集一堂,或唱《盘王大歌》,历数祖典,追忆始祖盘王的恩德,或跳“舂杵舞”,摆设歌堂,歌舞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舂杵舞是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东瑶寨在冬季所跳的一种传统舞蹈,主要是在还“盘王愿”时所表演的一种活动。表演时所用的鼓与瑶族生产工具——舂杵类似,因此,也被称为“舂杵舞”或“舂杵把戏”。表演“舂杵舞”,一般在还“盘王愿”的第二天清早,即开坛请圣完毕过后进行表演。参加表演“舂杵舞”的人数不限,可以一村一寨的人参加,亦可以同宗同族进行,舞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舂杵舞”刚劲有力,过山瑶勤劳质朴、热情奔放的性格尽显其中。
    吃“塔石羊瘪”。传说,过山瑶刚迁徙到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时就开始饲养山羊。所饲养的山羊,由于长期野外牧羊,封闭饲养,高度近交,加上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特色和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地方羊种。1988年,经贵州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塔石香羊”品种进行考察,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被誉为“香羊之乡”。2016年1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2016年第128号),正式批准榕江县“塔石香羊”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塔石香羊”为原料制作的民族特色菜“塔石羊瘪”,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近年来,“塔石羊瘪”已经走出山外,香飘千里,美名远扬。如今,在塔石瑶族水族乡,乃至榕江县,“塔石羊瘪”已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对外宣传推介名片。
    二、榕江县过山瑶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榕江县过山瑶传统文化主要依靠过山瑶法师的心传口授。目前,榕江县过山瑶传统文化只散存在个别法师当中,如果不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榕江县过山瑶族文化,尤其是过山瑶的古籍、民间工艺和民族歌舞等将有可能完全消失。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榕江县过山瑶乡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生活方式变化巨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到现代强势文化的严重冲击,榕江县过山瑶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逐步消失,过山瑶传统文化失传速度在不断加快。当前,在榕江县过山瑶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中,不仅榕江县过山瑶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被取代,瑶族语言失传,瑶族服饰同化,瑶族歌舞面临断代,瑶族节日淡化,瑶族祭祀文化难以传承和特色民居消失等,而且在榕江县过山瑶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奇缺和资金匮乏等困难。
    三、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发展、振兴的题中之义,瑶族乡村发展离不开瑶族文化的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要推动黔东南州瑶族农村优先发展,瑶族乡村的文化繁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黔东南州过山瑶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灵魂。乡村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捕捉,它有其生存发展的地域根基。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节点,是乡村文化的展示载体,同时也是感知一个乡村的最直接表现。文化的融入可以是乡村农事活动、乡村农耕技术、乡村民俗活动体验等形式,让所有人参与到乡村文化的建设中。通过瑶族原生态乡村景观、风貌、建筑遗产,尤其是瑶族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手工制作等融入乡村文化之中。
    民族文化旅游,就是以非主体民族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物的旅游活动,主要是指少数民族民俗旅游。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前提,发展少数民族旅游,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拓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空间,要以文化旅游为主基调,以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前提。在开展文化旅游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瑶族原生居民生活社区的保护,瑶族居住地集中体现了瑶族的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习俗、物资文化、精神生活等民族要素,使游客体验一种真实可触摸的乡村旅游,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原真价值,让旅游者在感受山水田林的大自然生态气息的同时,也浸染浓郁古朴的瑶族文化特色,这样,瑶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也可以在乡村旅游中得到延续,实现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