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马家塬墓地所见秦霸西戎的文化表象及其内因(2)

http://www.newdu.com 2019-09-19 《四川文物》2019年第4期 郭物 参加讨论

    二 马家塬高等级墓缺乏整套显示威权和身份的游牧人武器
    马家塬战国墓地属于西戎一支应当没有问题。具体而言,有学者认为是緜戎。也有学者推测,清水有邽戎,甘谷有冀戎,秦安、张家川估计也属于邽戎和冀戎的势力范围。戎人一般认为属于牧业人群,至少也是半游牧半农耕的社会,观察墓葬迄今发现的迹象以及器物,本文发现这些本来应当尚武的戎人文化恰恰缺乏尚武的迹象。
    在欧亚草原地区游牧人群的高等级墓葬中,一般都会有武器、马具和动物风格艺术三个要素。随着等级的提高,器物制作和装饰的材质中黄金、银、宝石的比重增加。从萨彦- 阿尔泰地区王族墓地的发现看,游牧社会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的威权器物一般是以管銎战斧、短剑、弓及弓囊、箭及箭箙为代表的武器,以及各式腰带、马具、马鞭和铜鍑,这些器物制作精美,甚至用黄金制作或者装饰,多以动物风格艺术装饰,礼仪的功用超过实用的目的。比如俄罗斯图瓦阿尔赞国王谷发现游牧首领墓葬。根据已经公布的马家塬战国墓地的资料,可以发现,这些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品虽然有一些武器的发现,但和同时期草原地带首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相比,缺少短剑等武器为代表的威权物,特别是在整装成套、人群属性和材质贵重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
    根据现在发表的资料,第一等级的M16 墓主虽然有三条奢华的腰带、半圆大金项饰、臂钏等表示身份等级的威权物,但随身未携带武器(图一)。墓中出土鋄金银铁矛却非常奢华,具有礼仪的功能。这个矛并未放置在墓主身边,贴竖穴墓坑壁放置,和同一竖坑埋葬的礼仪性车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个矛具有戎人矛的特点,不过戎人的矛可能也是源自秦国的矛。第二等级的M15 竖穴西北角立铁矛。M15 墓主身体周围发现较多兵器:铜管銎啄戈、铜斧、铜戈、箭囊和数枚箭镞,但是没有短剑。M2 墓主头骨顶部放置铜戈及铜镞。第三等级M12 墓主身体周围发现铁戈和铜镞数枚。M8 墓主身体周围发现铁戈和铁剑。另外,M1 出土箭箙饰和9 枚铜镞,M1 出土了中原式的戈和草原风格的管銎三棱镞。根据迄今公布的材料,可以发现,矛在马家塬墓地中显得比较突出,各类武器作为随葬品在马家塬高等级的墓葬中不太普遍和平衡,而且没有金银装饰的短剑和管銎武器,特别是没有极具身份象征意义的短剑。大约同时代的西戎文化中,一般还能发现管銎啄戈、短剑和箭镞等武器,比如固原彭堡撒门墓地M3 周围有4 具马头骨,土坑墓,在墓主骨架腰部附近出土了戈、剑、矛。这是为什么?这可能从一个侧面说明,战国晚期这个地区的西戎首领不是缺乏尚武精神,而可能是已经为秦国所羁縻,其军事装备和武装力量受到秦国的控制,甚至在首领下葬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后汉书·西羌传》载:“及忍子研立,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既然能率戎狄92 国朝觐周王,这说明秦国对这些戎狄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阐释了如何以秦律和文化管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这些竹简写成虽然较之马家塬墓地时代晚,但有些律法由来已久,可以看到秦国对于被征服地区严格的管理以及移风易俗的努力。从文献、封泥、铜器铭文看,秦国为了统治降服的西戎,很可能利用了“属邦”这个行政机构,设立“道”,负责处理包含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汉平帝时期的34个道中,至少有7 个可能是沿用秦国以来的道,其中“緜诸道”管理的范围可能就包括了马家塬墓地所在的区域。
    北京市延庆县玉皇庙墓地M250、M18 大墓的发现为了解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游牧社会精英的墓葬习俗提供了生动的资料。这些墓葬中都随葬了短剑、箭镞、戈(相当于啄戈),从箭镞的摆放情况分析,应当是一把整齐放置的箭,应当是放在箭箙中,只不过箭箙已腐朽。
    陕西宝鸡益门村春秋晚期偏早阶段的二号墓的发现为了解春秋中晚期秦戎关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墓中发现了3 把金柄铁剑,另外还有大量金、玉、铜、铁器,但没有发现中原或中原式的铜礼器。虽然学者对宝鸡益门村二号春秋墓墓主的身份有不少争议,但金柄秦式铁剑的出现应当是受到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 三翼有銎箭镞也是北方系器物,头箱主要随葬马具,有金环首铁刀、串饰等,显示了明显的草原文化特点,可以看作这个阶段秦戎关系的体现。墓主可能是秦穆公霸西戎后,臣服于秦国,后来内迁至宝鸡地区的西戎某国戎人君长。可以看出,秦国在早期对这些戎人首领的控制尚不严格,他们还是可以随葬象征他们身份的高规格短剑,甚至是为他们生产了这样融合秦文化因素的短剑。有学者认为在欧亚草原游牧人的墓葬中出土的铜剑等武器,是非常锋利的实用武器,而中原发现的短剑,刃口比较钝,可能武器在中原文化中,只是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实用性减弱了。这的确说明,短剑在中原文化的背景中,礼仪的成分大一些。其实这可能只是反映了中下等级的游牧人武士的情况,在欧亚草原最高等级首领墓中出土的短剑等武器,比如前述图瓦阿尔赞王族墓地,武器往往装饰了黄金等贵金属,黄金、宝石以繁复的方式镶嵌在短剑、管銎戈等武器上,这样的兵器其实也是礼仪的功能较大,实用性值得怀疑。马家塬墓地代表的战国中晚期一支西戎恰恰处于更远地区尚武游牧文化和中原礼仪为重的文化之间,比较生动地体现了这种中间地带人群的角色特点。
    有学者指出秦国在公元前4 世纪中期商鞅变法之后,秦墓中就普遍缺少武器。有学者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一些推测,认为可能为了节约资源,或是防止有人盗掘兵器,或是害怕亡灵携带武器归来。这当然也许是马家塬墓地代表的西戎受秦国影响,与秦国同俗,缺少武器的原因之一。如果是这样,更可以说明秦国对西戎的广泛影响。《史记·秦本纪》记载:“(武公) 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这说明,公元前688 年,早在秦穆公霸西戎之前,秦国已经开始在马家塬墓地所在的区域设县统治。公元前471年之后,緜戎可能占据了这个地区。秦国对于周边相对定居于谿谷台塬之地、半农半牧的戎人采取的是占有其地、保留其部落首领,以戎治戎的方式。公元前395 年,秦国伐緜戎,之后,緜戎可能就完全属秦,从“外臣邦”转化为“臣邦”,归属邦管理,这样首领不能称王,只能称为“君长”、“君公”,兵器的制造、发放、保存也将被纳入统一的管理。《史记·货殖列传》曰:“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正是这个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的写照。
    有意思的是,张家川县南部的清水县刘坪遗址发现的文物中,却有草原风格的短剑和管銎啄戈。不过这些武器制作尚不奢华,没有黄金或者宝石的装饰,并不像是等级特别高的人使用的礼仪性的武器。由于是征集,因此,也无法知道原来的共存关系。说明低级别的戎人,在随葬品方面,可能没有受到来自秦国官方的约束,可以随葬管銎啄戈、短剑这样实用性的武器。比如马家塬墓地低级别的M8 就可以随葬短剑。从甘肃秦安上袁家墓地M6、M7 的发现看,一直到了秦朝建立,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其间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