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大展,经过前后五年筹办过程,终于在故宫武英殿揭幕了。作为这次大展的总策展人和总撰稿人,我们欣喜之际,也感慨万千。 良渚玉琮王 展厅正面 这个大展的缘起,可以追溯到2014年末。当时,设在良渚的中华玉文化中心举行会议,中心主任张忠培先生建议,积极争取,努力促成良渚玉器能够到故宫博物院与该院收藏的良渚玉器进行一次联合展览,这将有助于良渚遗址申遗,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展览。2015年初,张先生唤我进京,他亲自拟定了展览主题,希望我就这个展览起草一份策展方案,然后上报故宫博物院。 到了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考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全面展开。我们也受聘为总策展方,转入良渚博物院陈列改造升级工作中。这期间,虽然故宫筹展事宜被暂时搁置,但改陈升级涉及到的良渚玉器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重要价值要素等内容,着实为这次故宫大展打下了更坚实的筹展基础。2018年7月,在良渚遗址管委会和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的支持下,良渚博物院重新续动故宫筹展一事。而今,终于在习总书记7.13关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批示三周年并取得申遗成功重要成果之际和大家见面了,实现了“扩大良渚申遗影响,献礼国庆七十周年”的办展初衷。 良渚考古:走进历史真实之道 良渚保护“: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 在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地故宫将新晋世界文化遗产地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良渚玉器做一次大展,看上去像是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直接对话,实际上还包含另一番象征性的策展寓意。因为良渚古城是五千年前的“中华第一城”,而故宫则是古代中国最后王朝的紫禁城,这一前一后、一头一尾所浓缩的“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对追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谱系源流、延绵不绝的发展脉络、兼收并蓄的标识体系,显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从这个站位上讲,将这次大展的主副题分别定为“良渚与古代中国”以及“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既是希冀做到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对话,更是期望达成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对接。 围绕这次大展,既是主办方又是参展单位的故宫方面,提供了武英殿正殿和东、西两个偏殿做展场。正殿突出展示良渚玉器为代表的玉文化,东、西偏殿辅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和良渚保护申遗历程,让观众在走近五千年前中国早期文明的同时,还了解今人在发现、研究、保护、利用、传承良渚遗产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 武英殿正殿的展览,全部围绕良渚玉器来展开,分为“神王之国”和“文明传承”两大部分,前者是要把五千年前的良渚王国的特征和内涵讲清楚,后者是要将良渚文明的影响和传承说明白。为此,分别设立了“国之礼制”“国之信仰”“国之权力”“国之王者”“国之特征”“国之都城”“国之大城”“国之玉脉”等展项。 武英殿展厅正门 从策展人手记摘录带你看—— “良渚与古代中国” 观展攻略 内容策划八大重点: 汇集全国各地出土良渚玉器精品 精选良渚国王和王后成套玉器 荟萃故宫所藏良渚玉器精品 通览历代良渚玉器遗珍 用玉器展示中华玉文化发展脉络 概览良渚古城格局及其对历代 都城规划的影响 再现八十年良渚考古历程 解读遗产保护传承及其申遗之路 形式设计四大亮点: 空间新组合,正殿+偏殿 展陈新风格,实物展项+辅助展项 技术新应用,多媒体+黑科技 展示新方式,器物组合+功能解读 打造观展十二大看点: 最早的都城 最早的玉礼 最早的文明 最早的石刻 最全的良渚玉器 琮王钺王两件重器 国王王后全套玉器 清宫旧藏良渚玉器 最新良渚考古成果 保护利用全程展示 科技再现良渚社会 故宫文创打卡新地标 神王之国 在这次展览伊始,第一次向观众推出了张忠培先生提出的“神王之国”的概念,介绍了良渚社会已经发展到最高统治者同时掌握神权、军权与王权这一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态。在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下,良渚社会建立了一整套通过玉器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的用玉制度。展览通过图解的方式展现了王族、贵族、工匠武士、平民四个不同社会等级的玉器使用情况,并用琮、璧、钺三类最为典型的玉器呈现了良渚玉礼器所代表的礼制。 在“国之信仰”展项中,展示了广泛存在于良渚文化玉器发展始终、辐射范围遍布环太湖流域的神人兽面像纹饰,介绍了良渚王国这一大家共同尊崇的神祇,以反映良渚王国这一区域性国家存在着高度一致的统一信仰。 在“国之权力”展项中,通过玉钺陈列,追溯了中国古有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在良渚文化中早有体现的历史,向观众介绍了良渚国王集神权、军权和王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在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权力作为国家公权力,始终被统治者承续,并由王者履行。 “国之王者”展厅 “国之王者”展项是这次大展的一次创新性尝试。第一次成套展出了以“琮王”和“钺王”为代表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王陵M12良渚国王墓葬和瑶山贵族墓地M11良渚王后墓葬出土的玉器组合。向观众介绍了良渚国王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氏族酋长、部落首领,而是征战四方的英雄,是治国安民的王者,是通天统地的神灵化身。 良渚文化“钺王” 良渚文化玉琮 “国之特征”展项将承载了君权神授、礼制信仰等理念的良渚玉器,置于良渚早期国家社会所具有的稻作、治玉、原始文字、城市、水利等主要特征中加以展示,藉以向观众介绍良渚玉器之所以成为国之重器的技术、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背景。 在以上第一部分“神王之国”的各个展项中,突出展示了良渚玉文化是中国史前玉文化发展高峰,并于规范严格的用玉制度中见证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精神信仰的统一,集中代表了中国早期国家的礼制起源和形成过程。 良渚玉器反映的社会等级和礼制 文明传承 进入第二部分“文明传承”展区,重点介绍了良渚文明的都城规划理念和玉礼器系统所体现出来的礼制观念被后世所吸收、所借鉴、所传承的情况。 其中,在“国之都城”展项中,向观众介绍良渚古城的“宫城、内城、外城”三重空间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创制地位,并在西周、北魏、隋唐、北宋、明清历代都城格局中,成为都城布局的基本要素和布局结构,对中国乃至东亚文明城市规划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文明传承”:良渚玉琮对后世的影响 “国之玉脉”展项也是这次大展的一次创新性举措。过去我们在良渚博物院的展览中,曾以良渚文化的玉琮为例,并以图表加照片的展板形式,向观众介绍其影响范围可达半个中国,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图景。但这次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和良渚博物院的协调下,第一次汇集了共17家参展单位的玉琮、玉璧等在一地、一展上同时亮相,堪谓“前无古人”的一次“全家福”式的汇展。 “国之都城” 良渚宫殿建筑模型 八千年的玉器长河 良渚玉琮等玉器是历代收藏对象,直至清代依旧还有仿制品。这次大展,重点推出了故宫所藏34件宫藏玉器,其中不乏清乾隆皇帝喜爱的珍品,成为这次大展的重点、亮点和看点。 展览最后,以“玉器长河”的创意结尾,对玉器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加以图解,并将其分为神圣化、礼制化到世俗化三个演变阶段。意在表明,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中华玉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延绵不绝的发展历程中,承续了尊玉、礼玉、治玉、爱玉的传统,凝聚为中华文明的标识性文化基因,成为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 总策展人现场讲解 这次良渚玉器故宫大展,是良渚申遗成功后的首展,是献礼国庆七十周年的特展。然而,如果说这次展览略有遗憾的话,那就是筹展之初,大家还曾经想把一些国外收藏的良渚玉器也一并汇展。这也是张忠培先生2014年在中华玉文化会议上的另一个提议:良渚玉器散落流失在国外的精品很多,今后要创造条件,首先收集出版国内外藏良渚玉器精品图录,条件成熟时再把国外藏良渚玉器引回展览…… 五年筹展,今夏得展,应该说前无古人。未来之展,会有来者,可以说愿景可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