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明代黑釉饕餮纹谷仓罐

http://www.newdu.com 2019-09-19 收藏快报 魏传来 参加讨论

    图1 谷仓罐正立图
    图2 谷仓罐侧面淌釉
    图3 谷仓罐倒立状态下的饕餮纹
    ■山东淄博 魏传来
    “谷仓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随葬器物,俗称“五谷仓”,也称招魂瓶。在古玩界又有更多不同的名称,如五联罐、五管瓶、堆塑罐、龙虎瓶、日月瓶、皈依瓶、粮罂瓶等。虽名称不同,但器型基本相似。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有的罐内存有已炭化了的谷物标本结块,故可以确认谷仓罐实为贮粮之器。其用途即为陪葬用的盛器,内装五谷、美酒等物,企望墓主人死后能过如生前一样仓满廪实的富裕生活。另外谷仓罐还有招魂、引魂作用,所以也有“魂瓶”之称。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谷仓罐器型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五联罐。三国两晋时的谷仓罐短矮、粗大,上面堆塑较为复杂,有楼阁、人物、鸟兽。东晋时变得较为修长,多施青釉。唐宋时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谷仓罐造型、装饰技法愈发成熟,多种风格并存。明清继续流行,民国衰微。
    谷仓罐是一种流行区域较广的随葬器物,南方多见,而北方则发现较少。本文介绍的这件谷仓罐(图1),发现于淄博淄川区昆仑镇三台村西的明代王氏墓葬中。出土时三个一组,呈倒立状并排放置,中间一个大,两边两个稍小,此为稍小的一个。该罐圆口,鼓腹,瓷胎,器型呈腰鼓状;上下通高19.5、口径12、腹径18、底径11、胎厚1.3厘米,重1400克;器身外通体施黑釉;胎质坚硬细腻,釉色黑如漆、光亮耀眼。器身装饰采用了堆塑、贴片、浮雕、镂空、划花等多种瓷艺手法。
    罐口周边贴塑一圈联珠纹;腹部为主纹饰:四面分别雕镂出四个通透的“咀口”,口高3、长5厘米;再在咀口周边分别雕塑四个形象相同的饕餮形象,有首无身;饕餮张着血盆大口,咀下馋涎流滴,双眼圆瞪,头发直立,四角锋利,面相凶恶、神秘、恐怖;四个兽面纹分别由四组堆塑圆珠流苏纹间隔;饕餮上方是堆塑成的莲形框样几何纹,方框内划花水波纹和点珠纹,使谷仓罐整体看上去既显得大气华美,又不失庄重典雅。
    从这件谷仓罐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明代制瓷工艺遗留痕迹。从罐口无釉、留有四个支钉痕看,此罐采用的是覆烧技术。特别是由于烧成温度高而产生的淌釉现象非常明显,不但罐口垂釉,而且圆珠流苏纹中间的三角形贴片也被流釉冲换了位置,让我们别开生面地见识了一种自然装饰美。(图2)
    值得注意的是,此饕餮纹在罐上是倒立堆塑的,只有在将罐倒立的状态下才展现饕餮的正面形象。这正好与此罐出土时呈倒立摆放的情形相一致。说明此罐是专为陪葬而生产的,而且在放置时要将罐口一面朝下。(图3)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狍鸮,《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这种饕餮纹饰最早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也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
    把饕餮的形象装饰在谷仓罐上,是很少见的,其寓意可能有二:一是饕餮在传说中永远只吃不吐!它贪婪无比,只进不出。把它放在谷仓罐上守护粮仓,那是最合适不过的,可让墓主人天天吃到丰盛的饕餮盛宴。二是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面目狰狞、极其凶恶的野兽,可以利用其来震慑周围的魑魅魍魉,保墓主人永保安宁。
    这件饰有饕餮纹的谷仓罐,在淄博区域尚属首次发现。其工艺制作独具地域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品鉴价值,是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实物佐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