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迎来春天 改革开放使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9年5月,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了世界现代史学科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了筹建我国世界史领域第一个学术组织——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的问题。同年8月,研究会正式成立。此后,国内的研究活动主要进行两方面工作:一是拨乱反正,对影响学科发展的“极左”思潮进行清理,同时继续清除苏联史学的不良影响。二是进行学科建设,对“二战”“冷战”“20世纪历史巨变”等专题进行讨论,编写各种教材、教学工具书及编译资料。从80年代中期起,吴于廑与齐世荣组织编写了6卷本《世界史》,其中5、6卷为现代史,这是我国第一部有着较完整意义的世界现代史著作。该书首次以20世纪初作为现代史的开端,突出历史整体化的形成。进入21世纪后,齐世荣又主编了4卷本《世界史》。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兴起了“全球史”和“当代史”热潮,改变了过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学状况。从2000年起,国际史学大会也提出研究“全球史”的概念和方法。这是历史学的进步,其成果和资料也值得我们吸收。但是必须指出,这与我国世界史尤其是世界现代史的教学研究有着本质差别。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方传统史学的宗旨和特点。举例来说,它们注重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但并不重视其社会内部发展的作用,这与我们着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念背道而驰。它们继续讲述各文化形态的比较,尽管增加了东方史的比重,但仍认为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美国《世界史》杂志主编杰里·本特利主编的《新全球史》自2000年问世后,一直是畅销教科书。该书从古至今共7个部分,1914年后的现代史仅占1/7。而在吴于廑与齐世荣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中,现代史占了1/3;在齐世荣主编的4卷本《世界史》中,现代史占1/2。简单的数字对比,反映了中外学者的理念差异。 持续加强学科建设 世界现代史学科的兴起与发展,是新中国70年来无数成就中的一项。其学科建设方面必须持续发力,继续前进。世界现代史学科的研究目标,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指引教学与研究。同时要发挥通史研究的特色,揭示现代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趋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方针服务。 目前,世界现代史有很多课题需要加强研究。诸如:1.科技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现代更加突出了。2.现代资本主义问题,它在20世纪进入垄断阶段,其腐朽性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但资本主义助推现代化与全球化,接着又产生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需要历史地全面分析。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苏联的解体需要实事求是的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念需要史论结合的论证。4.发展中国家的复兴道路问题,需结合殖民主义统治进行研究。5.国际关系问题,现代史研究的任务不是追逐国际事态的变化,而是解读其背景、明确方向。6.文化问题,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的兴盛是现代史的一大特点,对西方文化的演变要有历史的分析。7.生态环境问题,该问题虽产生于近代,但现当代更为严重,需作为新问题写入现代历史。 总之,世界现代史作为史林中一棵新苗,其成长将任重而道远,需要有关学人不懈努力。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