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新中国七十年的史学发展道路(4)

http://www.newdu.com 2019-10-09 《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 卜宪群 参加讨论

    注释:
    [1]参见桂遵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第11章第1节,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2]参见林甘泉《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
    [3]相关综述可以参考《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
    [4]参见张越《“五朵金花”成就不容否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10日;《“五朵金花”问题再审视》,《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2期。
    [5]白钢:《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战的由来与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81页。另可参考田居俭《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讨论的由来和发展》,《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
    [6]参见田人隆《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的回顾》,《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
    [7]这一问题的基本情况可参见蒋大椿编著《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
    [8]徐秀丽:《中国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年)》,《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年第2期。
    [9]这次讨论的成果最后汇集成《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57年出版。
    [10]以上参考桂遵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第12章第2节;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第3编第3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1]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考古》1959年第4期。
    [12]安志敏:《略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问题》,《考古》1972年第6期;夏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考古》1977年第4期。
    [13]参见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考古60年(1949—2009)》,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14]参见德朋等《展望新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光明日报》2001年10月2日;黄广友《改革开放以来“十七年史学”研究评估》,《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12期。
    [15]参见陈其泰《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完全政治化”说的商榷》,《学术研究》2001年第12期,《正确评价新中国17年史学道路》,《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正确评价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地位》,《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张剑平《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下篇《新中国“十七年”历史学研究评价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卜宪群、杨艳秋、高希中《“五朵金花”的影响和地位不容抹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31日;张越《“五朵金花”问题再审视》,《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2期。
    [16]参见林甘泉《世纪之交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林甘泉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17]林永匡:《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乔木同志就发展我国历史科学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历史教学》1980年第6期。
    [18]《振兴中华民族(一九九○年四月七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8页。
    [19]《高度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0]《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人民日报》2003年11月26日。
    [21]《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
    [22]《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人民日报》2019年1月4日。
    [23]参见《中国历史学规划会议在成都举行》,《历史教学》1979年第4期;周自强《我国历史学界的一次盛会——记中国历史学规划会议》,《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6期。
    [24]参见陈晓枫、柳正权《中国法制史研究世纪回眸》,《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
    [25]参见王嘉川《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古代经济史资料的整理与出版》,《河北学刊》2012年第1期。
    [26]参见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林甘泉《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27]参见常建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年第2期。
    [28]参见郭松义《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29]参见张海燕《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期;卢钟锋《回顾与总结:新中国历史学五十年》,《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3期。
    [30]参见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研究八十年(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1]20世纪历史地理相关成就参见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32]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
    [33]文章分别发表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人民日报》1981年3月12日。
    [34]参见林有能《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再认识——广东史学界的一场争论》,《学术研究》1988年第6期;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
    [35]《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
    [36]张海鹏:《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
    [37]参见葛夫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史林》2016年第5期。
    [38]参见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第3编;陈启能《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进展》,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39]部分内容参见马大正《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40]参见马大正、刘逖《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一门发展中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41]参见厉声、冯建勇《四十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
    [42]参见邹兆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3期。
    [43]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44]参见张剑平《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下篇《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的新成果》。
    [45]参见蒋大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所见之历史研究方法》、《我国新时期史学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唯物史观与史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46]李伯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
    [47]《反杜林论》第2版序言(1885年9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48]参见蒋大椿《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唯物史观与史学》。
    [49]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页。
    [50]《我仍然信仰唯物史观》,《林甘泉文集》。
    [51]高翔:《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学》,《光明日报》2019年6月17日。
    [52]《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人民日报》2019年1月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