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wuwei:旧闻新读有感——也谈《中国通史(彩图版)》

http://www.newdu.com 2019-11-07 中华文史网 wuwei 参加讨论

    旧闻新读有感——也谈《中国通史(彩图版)》
    wuwei
    --------------------------------------------------------------------------------
    我这个人很褊狭,在网络上沸沸扬扬议论《中国通史(彩图版)》以前,竟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知道这本书以后,想借来看看,又没有借到。所以我对这本书可以说一无所知。王曾瑜先生说该书的主编戴逸先生“窃取史学会的名义”,把史学会当成自己的“店铺”。我想,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确实是严重的腐败行为,应予清算;但问题会这样简单吗?总是心中一个疑团。昨天读到陈新《正确开展学术批评》一文,文中指出戴逸先生中国史学会会长的任期到1998年秋为止,而《中国通史(彩图版)》出版是在2000年1月,《通史》编写出版时戴逸已不是史学会会长,如何能“窃取史学会的名义”?我觉得有道理。但《通史》是否可能在戴逸仍然在任的1998年秋以前开始策划编写的呢?疑团还没有完全解开。
    今日偶然读到一则旧闻——中华读书网2002年8月28日刊载的房平《烹调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一文(原载《中华读书报》),对《通史》编写的背景有了一些了解,我心中的疑团才基本上解开了。
    原来1999年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出版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封贺信,其中说:“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在这以后,许多出版社都在策划出版面向青少年的图文并茂的历史普及读物,而以出版少年儿童读物为主要方向的河南省海燕出版社,动作最快,抓住了先机,大概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国通史(彩图版)》的编写出版,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文中没有讲到出版社与史学会的关系,根据各种迹象,我猜测是海燕出版社找到史学会,陈述了他们的计划,并要求史学会出面,推荐名家担任主编。因为有江泽民最近指示这一背景,史学会领导认为这不但是好事,而且是不容推辞的责任,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推荐戴逸先生和龚书铎先生任主编。以上完全是我的推测,可能有错误,欢迎指正。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即:海燕出版社和史学会策划《通史》时,史学会的会长已不是戴逸,而是金冲及先生了。了解了江泽民1999年指示这一背景,为什么史学会要出面,为什么要请戴逸、龚书铎任主编、为什么要请白寿彝先生任顾问,以至为什么该书取名《中国通史(彩图版)》,都很好理解了。戴逸说:“当时我所以接受中国历史学会给我的任务,愿意担任此书的主编是因为想做一点历史普及工作,使青少年更多了解历史知识。更加热爱祖国,决不是图名图利。”(见许嘉俊《戴逸:欢迎批评,但休想封杀〈中国通史〉》)应是可信的。王曾瑜先生说戴逸先生“窃取史学会的名义”,把史学会当成自己的“店铺”,的确是没有根据的。这种捕风捉影、用语刻薄的批评,正如陈新文章所指出的,已经“流于人身攻击”、“反有诬陷之嫌了”。这给我们一个教训:学术批评一定要冷静客观,实事求是。如果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就胡批一气、随意上纲,即使有“高尚”的动机,也只能事与愿违,伤人害已。
    从房平文章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确实是作为历史普及读物、而不是作为学术著作编写的。房文说:《通史》“在编排的艺术性上很下了一番工夫,它以史为线,回避枯燥的论述,吸收故事题材的长处,回避其易见点难见面的短处;吸收图典的直观形象的优越性,回避有图无史的弱项。”“不同的图书选题针对不同的销售对象也应该有不同的考虑。如果《中国通史(彩图版)》开始的策划设计就是走史学资料而非通俗读本的路子,那从装帧到内容必然会与现在完全不同。”当然,历史普及读物也应力求精确,如果有不正确或不确切的地方,一定要改正过来,但普及读物毕竟不同于学术著作,如果按照严格的学术著作去要求一本普及读物,这种批评就难免“错位”了。
    从房平文章还可以了解到,从图书出版的角度看,《通史》是相当成功的。编者在选题策划、内容取舍、编排形式、图文并茂等方面是费了不少心思的。房文说:《通史》“于2000年1月出版,第一次印刷6500套,2000年7月第二次印刷7000套,至2000年12月销售超过10000套。《中国通史(彩图版)》成了当年的热销图书,凭借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获得了2000年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但这本书编写出版是仓促的,而且相当程度上是出版社主导操作的。如果房文介绍的情况不误,从策划、编写到出版可能不到一年。出版社确实抓住了出版市场的先机,拔了头筹,但编写难免有粗糙的地方。《通史》出版后,学术界人士提了不少意见,恐怕相当程度上是由此引起的。
    如何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如何编写历史普及读物,是史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海燕出版社和史学会合作编写图文并茂的历史普及读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有益的实践。看来,这次探索有其成功之处,也存在一些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解决问题。而不是抓住一些问题把它一棍子打死。
    以上意见只是阅读旧文有感而发。由于我没有看过《通史》,我的意见一定有不准确以至错误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资料来源:国学网·经济史论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