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与欧洲文明的战后重建(2)

http://www.newdu.com 2019-11-18 《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 董成龙 参加讨论

    纳粹政治与百年国故
    1936年,墨索里尼谈到德国与意大利合作时提到:“柏林-罗马的垂线并非一种切线,而是一个轴心,可以让怀着合作与和平意愿的所有欧洲国家合作起来。”此后,“柏林-罗马轴心”一词开始使用。《布洛克豪斯人民百科》(Volks-Brockhaus,1940)写道:“柏林-罗马轴心……表达了民族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在国家观与世界观上的亲缘性。”(13)1940年,德意日三国签订协议,于是出现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和“轴心国以及轴心武装力量”。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就曾“画过一个以柏林、东京和罗马为支点的三角形,代表未来世界结构”。(14)
    轴心国的设想是一种世界图景,与之匹配的现实政治是:墨索里尼要恢复古罗马帝国的霸业;希特勒最喜欢的德文词就是“世界观”(Weltanschauung),他在强调德国软弱和重振雄风的精神原因时,毫不迟疑地使用了“世界观”,他认为“一个民族的奋斗目标就是统治世界”;日本法西斯则要先攫取中国东北,进而占领中国、称霸亚太,最终夺取世界霸权。(15)柏林-罗马轴心要扫荡欧洲,联合东京之后就要席卷全球了。
    纳粹统治是暴力(枪-肉)与洗脑(笔-心)的结合,纳粹极权主义者是现代智术师(武装的智术师)。他们玩弄言辞,曲意迎合政治诉求。(16)在希特勒之前,“领袖/元首”(Führer)是一个体面的普通词,却在战后德语中消失了。(17)雅斯贝尔斯对纳粹政治造成的言辞腐败深有体悟:“我们的时代是各种各样的简化大行于世的时代。标语口号、一切都可解释的普遍性理论、粗俗的反命题都取得了成功。……词汇被作为伪币使用。”(18)
    “既然我们还活着,就应该有意义”;既然有腐败,就需要反腐败来“转变”。1945年的二战结束时刻,雅斯贝尔斯就与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等人合编《转变》(Wandlung)杂志,当时的考虑是:“在当下的危机中,古老的已遭毁灭,而新环境的形态尚未被发现。”(19)“面对虚无我们又振作起来”,他要重拾“历史的基础”——“首先是千年的德国历史,然后是欧洲的历史,再然后是整个的人类历史”。(20)
    战后重建的紧要问题是如何安顿德国,首先就是德欧关系——德国1871年统一后,就出现了“德国的欧洲”(deutschen Europa)还是“欧洲的德国”(europischen Deutschland)这一问题。(21)19世纪欧洲崛起,产自欧洲的现代国际体系正面遭遇东方世界(主要为中国、印度与日本),欧洲与全球意义上的世界的关系问题随之而来:是欧洲的世界,还是世界的欧洲?这两层问题贯穿一战与二战。
    除此之外,雅斯贝尔斯还有古今之变的历史考察。他首先回顾轴心时代;进而拉近到1500年以来的世界:“五百年以来,欧洲人将全世界纳入了其交通网之中”;(22)又追忆“百年以来”的欧洲大业:“历史意识由危机意识决定,这一危机意识自百余年以来在缓慢增长,今天作为几乎所有人的意识而弥漫开来。”(23)从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到百年国故,雅斯贝尔斯游走千年的旅程后聚焦近几十年来的往事(“全人类的所有古代文化被卷入共同的毁灭或创新的潮流之中,这一事件的重要性直到近几十年才为人们所意识到”(24)),从中反思欧洲文明的战后重建。
    轴心时代对抗轴心国
    我们所寻求的历史哲学的整体观,应当让我们领悟我们自身在整体历史中的状况。历史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当下时代的意识,它指出了我们自身所在的位置。(25)
    我们和我们的当下处在历史之中。如果当下在今日的狭隘视域中堕落为单纯的当下,那么它就会丧失其深意。我希望借助于这部著作提升我们当下的意识。(26)
    雅斯贝尔斯有关世界历史的思考,与对纳粹的反思紧密相关。对他而言,“历史的重要性在于运用它来探索哲理,而不是为了它本身”。所以,他研讨世界历史,不是要写一部世界史或普世史的历史作品,而是要写一部“哲学的世界史”,研讨“从中国到欧洲的一个整体,即人性的根源”。换言之,要对历史做一种非历史的反思,聚焦于“世界历史的问题和关于我们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处境问题”。《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世界史”,第二部分为“当下与未来”,第三部分为“历史的意义”。可见他有关世界历史的研讨是为了当下和未来,追问“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27)
    “轴心时代”的实际所指(四位“思想范式的创造者”: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构成了《大哲学家》的核心架构。这四位关心一些共同的问题,他们探讨“如何逃脱苦难与死亡”,“这同时也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问题”。(28)轴心时代的“人们看到灾难就在眼前”,“哲学家们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他们成为了谋士和导师”。(29)雅斯贝尔斯举的例子是孔子(魏国)和柏拉图(叙拉古)。要知道,1934年,海德格尔卸任仅执掌一年的弗莱堡大学校长,返回教席,同事问的就是:“君从叙拉古来?”从中也可看出轴心时代与欧洲现实的某种关联。
    雅斯贝尔斯在《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轴心时代”这一章征引了黑格尔的话,但黑格尔的原文是:“世界历史围绕这个枢纽(Angel)旋转。”(30)有论者注意到黑格尔说的是“枢纽”而非“轴心”,却未作深究。(31)问题是,雅斯贝尔斯可能记错了原文,但如果记错原文却使用了纳粹术语,就显然不是偶然的记忆偏差了。他是特意将追溯的历史“起源”定名为“轴心时代”。(32)不难发现,既然他认为纳粹主义“把哲学看作致命的精神敌人”(政治对抗哲学),(33)他此时就是用“轴心时代”对抗“轴心国”(哲学对抗政治),担起欧洲文明的战后重建。
    借助“戏仿”理论,或许可以更好地把握雅斯贝尔斯的用意。戏仿就是借助他人的话语,指向相反的意象。智术师用模仿遮蔽本真,引发“歪理正理之争”。雅斯贝尔斯则入室操戈,用智术师擅长的“模仿”,“戏仿”纳粹政治(武装的智术师)。
    雅斯贝尔斯的历史解释是一种危机经验,也是直接在说历史的彻底垮台……历史进程可能通过遗忘而割裂。
    轴心时代的观念应该解读为一种应对纳粹独裁创伤的符咒。其全部内容都是为了与一种价值形式联系起来。这种价值形式需要理解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信念。(34)
    雅斯贝尔斯模仿基督教的世界图景,也提供了他的“创世”和“末日审判”(35)——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并在其中审判纳粹。1945年,英法美苏四大国签署《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通过纽伦堡法庭对轴心国施以国际法审判,此时的雅斯贝尔斯则要通过轴心时代对轴心国施以世界历史的审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