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种国族想象,只是“倒放电影”式的今人对古代的理解框架,是一个晚清之后被重新建构的、想象性的“民族虚体”,而非有实证依据的、有自觉意识的“民族实体”。(参见许纪霖:《国族、民族与族群:不容被混淆的三个概念》,《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笔者认为这样由虚向实的民族发展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复合性实体向单一性实体的发展过程。) ②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3日) ③习近平同志对该论断的几次强调,参见:《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30/c1024-25763359.html);《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21/c_1114082460.htm);《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30/c_1116727894.htm)。应该指出的是,胡锦涛同志也曾经用“生命线”来定位民族团结对***各族人民的重要性,2009年,他在***考察的讲话中提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参见:《胡锦涛在***考察,哀悼“7·5”事件无辜遇难者》,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9-08-25/191018509119.shtml)。这可以看成是习近平同志提升、发展、创新和完善该论断的基础。 ④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参见:《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提出六项治藏方略》,《北京青年报》,2015年8月26日。)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孙秋云.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3]马戎.习近平主席近期讲话指引我国民族工作的方向[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3). [4]人民日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5]金炳镐.民族理论前沿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6]潘龙海,陈连开.中华民族学初探[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 [7]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J].浙江社会科学,2002(1). [8]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9]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 [13]巴特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J].求是,2018(13). [14]张殿军.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15]丹珠昂奔.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前进[N].中国民族报,2014-11-07. [16]关桂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 [17]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