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梦春思春” 图2 “人鬼姻缘” ■江苏苏州 白尼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系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戏剧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改编自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汤显祖通过巧妙组合亦真亦幻、亦庄亦谐的离奇情节,成功塑造出典型的闺阁小姐杜丽娘从怀春、访春、梦春、思春、寻春、伤春、悲春等一系列精神裂变,导致养在深闺妙龄女子内心痛苦郁郁寡欢,因相思患病从生到死,又因相爱还魂起死回生的人物形象,是两情相悦男女双方最终获得婚姻自主,凄美而幸福的爱情故事。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卑微,《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歌颂两情相悦、真心相爱爱情,表达了青年男女不想被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所束缚,不愿做伪道学牺牲品,大胆追求遵从个人意愿的爱情自由、婚姻自主,显现出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对后世而言,意义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男男女女不同人物,包括男女主角言谈举止即可知晓,他们均不同程度受到过《牡丹亭》的影响。 银香囊一面(图1)图案刻画的是“梦春思春”。只见:园内桃花树上桃花灼灼开放,树阴下一头戴冠、身穿宽袖袍服书生(柳梦梅),站立在左上角(喻梦境中人),手持一柄圆圆蒲扇,一女子站立于右下园中假山前,手持一柄葫芦形蒲扇,两人背向而立,却都脉脉含情,各朝对方转身、扭头、回眸,似乎彼此正在互诉情肠,抑或吟诗抒爱,均面露喜愉之色,一副陶醉模样(喻梦境中两人郎情妾意,相悦合欢)。故事讲述的是:桃红柳绿春天,杜丽娘花园踏青访春,回房后春困甜眠,酣睡中竟然梦见一持柳俊秀儒雅书生请她作诗,后两人在牡丹亭畔,郎情妾意行云雨之欢。杜丽娘觉醒方知春梦一场,思春芳心魂牵梦绕中,寻梦至花园牡丹亭,却未见梦中书生,随后因相思日重,无药可救,于中秋月圆之夜香消玉殒。逝世前留下题诗自绘春容图一幅,嘱托使女春香装盒,存放于园内太湖石下。 银香囊另一面(图2)图案刻画的是“人鬼姻缘”故事。画面上:花园内一棵枝繁花茂梅树下,一头戴冠、身穿宽袖袍服疾病初愈书生(柳梦梅),悄悄站立于庭院右上方(喻阳间),痴痴注视着自己爱恋的梦中人——左下方(喻阴世)手拿折扇,舞姿妙曼,边唱边舞作沉醉状女子(葬于梅花树下杜丽娘游魂)。故事讲述的是:杜丽娘父亲官升淮扬安抚使,临行前遵从女儿生前愿望,将其葬于花园牡丹亭畔梅树下,并造梅花庵安放女儿神位。杜丽娘死后从阳世入阴间,游魂至地府,判官见其阳寿未尽,婚姻簿上会与新科状元柳梦梅共结连理,遂放其重返阳间。此时阳间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因感风寒,病宿梅花庵,病渐愈时游花园,在太湖石边偶拾丽娘春容盒,发现竟然是自己梦境中,站立于梅花树下告知姻缘的佳人,便夜夜烧香拜祝。那夜杜丽娘魂归梅花庵,恰见柳梦梅正对着自己春容图烧香拜祝,感动之下现身与之欢会,继而相恋卿卿我我,延续人鬼姻缘,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过起两人世界恩爱生活,后丽娘被柳梦梅和道姑开棺还魂,做成真正夫妻。寓意生死不渝、如愿以偿、郎才女貌、男欢女爱、夫唱妇随、夫妻恩爱、婚姻美满、平平安安、荣华富贵等。 此枚清代银香囊,呈镂空半浮雕花瓶形,鱼籽纹为地,上下各饰一小银环,作连接银链及银坠之用,双面边沿各宽0.2厘米,饰有整圈交叉斜十字纹。银香囊总重5.9克(含上下两圆环),高3、宽2.2、厚0.8厘米;其一边侧开一长方形小口以放香料香精,有长1.2、宽0.6厘米(上首卷边作卡子)活动银片可供开合。手工艺制作为模压、模錾、锤揲、錾刻、镂空、焊接、剪片、弯片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