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王家年 不久前,藏友老陈带来一件瓷钵(见图),与笔者分享。据考证,这件器物应为隋唐时相州窑的钵,属高古瓷。 河南的安阳,隋唐时称相州。历史上生产的瓷器,文献记载少。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隋仁寿三年卜仁墓出土了几件瓷器,才为人所知。相州窑址出土的瓷器标本和窑具,主要有碗、罐、瓶、钵、盂、高足盘、高足杯、器盖及瓷塑等。釉色以青釉为主,白釉、褐釉次之。瓷的胎壁较厚,胎质较为细腻,胎色灰白。瓷里外施釉,瓷外施釉不到底。青釉呈玻璃质,光泽较强,透过釉层可窥见胎面。釉厚处色浓,釉薄处色淡。有的青中带绿、青中带黄及青灰、青褐等色。因叠烧,瓷器里面留有较大的支烧痕迹,有单个支珠、三岔支钉、托杯、支圈、垫环等,均裸烧,没有匣钵。 钵又称钵多罗、波多罗、钵和兰等,意译应器、应量器,指比丘所用的食具。早期的钵,为洗涤、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后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木钵等材质。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钵为向人乞食之用。持钵行乞称为“托钵”。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这形状可使盛的饭菜,不易溢出,又能保温。这一件藏友老陈带来的高古瓷的钵,应是当年僧人的实用器物。 高古瓷之所以难鉴定,不仅在于其窑口多,唐五代至宋金时期各地官民杂窑数以千计,同时由于瓷土成分、制作工艺及烧成方法等特殊原因,即使同一窑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产品各有特点,也难以考量。高古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跨越千年,是中国陶瓷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