〼三石 二石九斗 三石 自出 自出 自出 90DXC:90[1] 二石九斗 三石 自出 自出 Ⅰ90DXT0109②:26[2] 我們把兩簡拼合後,截取碴口部分圖版如下:
對比可知,兩簡收錄、來源、藏地皆不同,90DXC:90號簡出自《玉門關漢簡》,Ⅰ90DXT0109②:26號簡則出自《懸泉漢簡》;90DXC:90號簡是採集所得,Ⅰ90DXT0109②:26號簡則爲考古作業下正式發掘所獲;90DXC:90號簡現藏敦煌市博物館,Ⅰ90DXT0109②:26號簡則現藏甘肅簡牘博物館。但兩簡均爲1990年在敦煌懸泉遺址所得,且碴口密合,材質相同,紋路吻合,色澤相符,字形、形制以及書寫風格等較爲一致,文意相關。查核《玉門關漢簡》以及《懸泉漢簡》提供的兩簡尺寸規格,90DXC:90號簡爲12×1.0cm,Ⅰ90DXT0109②:26號簡爲6.5×0.9cm,簡寬近似,長度適宜。 由此,兩簡當可綴合,釋文作: 〼三石 二石九斗 三石 二石九斗 三石 〼自出 自出 自出 自出 自出 90DXC:90+Ⅰ90DXT0109②:26 由於Ⅰ90DXT0109②:26號簡是正式發掘所得,我們知道該簡是出於Ⅰ區、0109號探方、從上直下的第2層,[3]據此,我們懷疑90DXC:90採集時可能據此不遠。[4]兩簡綴合後實現了懸泉漢簡不同著錄書的首次綴合,也是《懸泉漢簡》公布後採集簡和考古作業下正式發掘簡的首次綴合,對以後的懸泉漢簡綴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附圖
附記:本文寫作過程中,曾向張德芳先生求教,謹致謝忱。 [1]張德芳、石明秀主編:《玉門關漢簡》,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2]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懸泉漢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3]依據《簡報》記載“第2層:厚0.3-0.5米。東漢至王莽時期堆積。褐白沙土,出土碎土坯、柴草、陶片、馬骨、牛骨、簡牘、麻紙等。簡牘中有東漢建武、永平、永元,以及王莽始建國、天鳳、地皇等紀年。以王莽簡為多,東漢簡次之。”(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0年第5期。) [4]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得知採集簡出土時的相關信息,若知則可以對簡牘埋藏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9年12月14日21:3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