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即使朱棣表现的再出色,朱允炆的继承顺位还是要远高于他 虽然太子朱标早亡,且朱棣在朱元璋的儿子中表现极为出色,然而即使如此,朱元璋仍然不太可能将皇位直接传给他,他的继承顺位仍然要远远低于侄子朱允炆,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皇明祖训》规定嫡孙顺位高于嫡次子。关于明朝皇位的传承顺位,朱元璋在洪武六年(1373年)的《皇明祖训》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毋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在这里,“兄终弟及”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朝廷无皇子”,然而太子朱标和嫡长孙朱雄英虽然均早亡,但嫡次子朱允熥还在世,且由于太子妃常氏去世之后,吕氏成为继妃,导致朱允炆、朱允熞、朱允(或作朱允熙)都拥有了半个嫡孙的身份,因此朱棣的继承顺位要远低于这四个侄子。而朱允熥虽然是嫡次子,但却是常遇春的外孙,有外戚背景,再加上生母早逝,他的竞争力同样不如朱允炆。 2、朱棣之前还有两个兄长在世。即使朱元璋考虑到皇孙年幼,无法坐稳皇位,采取“兄终弟及”的方式,朱棣的继承顺位仍然较低,原因在于他的前面还有嫡次子朱樉和嫡三子朱棡,虽然这两位的寿命也不算长,但朱樉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4月才去世,而朱棡更是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才去世,两人去世之时,朱允炆早已被立为了皇太孙,且已经到了朱元璋晚年,此时的朱元璋根本不太可能再去调整继承顺位,因此朱棣几乎毫无机会。 3、马皇后极可能只有一个嫡子朱标。关于朱棣的身世,目前争议仍然较大,虽然《明太宗实录》和《明史·成祖本纪》均明确记载了朱元璋前五个儿子均为马皇后所生,均拥有嫡子身份。但《南京太常寺志》、《静志居诗话》和《三垣笔记》等却无一例外的记载着,朱棣等人并非嫡出,而是朱元璋的妃子所生,马皇后只有一个嫡子朱标,而且甚至有孝陵神位的摆布次序作为证据。另外《窥天外乘》和《蒙古源流》更是记载朱棣为元妃所生,《广阳杂记》则说朱棣为高丽妃所生。如果朱棣等人并非嫡出,而马皇后只有朱标一个嫡子,那么朱棣等人更是毫无继位可能。 综上所述,虽然朱允炆仅仅拥有半个嫡子的身份,但在他赢得与朱允熥的竞争之后,实际上继承顺位要远高于朱棣。而如果马皇后只有朱标一个嫡子的话,朱允炆继承皇位更是成为了唯一的可能。 朱元璋并非没有考虑到藩王威胁,可惜朱允炆自毁长城 对明朝历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朱元璋后期屠戮功臣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为了给朱允炆继位铺路,那么他真的没有料到儿子们会威胁到皇太孙的皇位吗? 根据《明史·太祖本纪》的记载,朱元璋在临终之前,曾立下遗诏,其中一条便是说“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即自己死后让各藩王留在藩国,不需到京城祭拜,这在极为重视孝道的古代极为罕见。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继位仍然不够放心,而且也表明了他对藩王的不放心。 既然朱元璋对藩王并不放心,那么为何没有采用其他防范措施呢?事实上,明初的藩王虽然是拥有兵权和封地的实权藩王,但却始终处于相互牵制的局势。 以朱棣为例,坐拥燕京一隅之地的他,如果要造反,不仅要面对坐拥整个天下的朱允炆,且还要受到各地藩王的相互牵制,在他的东北有辽王、北面则有宁王、西方是谷王、代王、晋王,而其南下途中则有齐王、鲁王、周王,这些人不仅和朱棣一样是实权藩王,而且多人都曾有带兵出征的经历。 如果建文帝削藩之时,选择率先从朱棣入手,那么即使他发动叛乱,也几乎毫无成功的可能。然而,建文帝偏偏选择了从相对弱小的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入手,再加上晋王朱棡已经去世,不仅使得朱棣失去牵制,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导致其他藩王对建文帝失去信心,失去了原本的牵制作用。 与此同时,为了显得削藩名正言顺,朱允炆为各个藩王找到的罪证竟然大多是谋反之类,天下人不是傻子,在朱元璋去世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各地藩王便纷纷谋反了?更何况,朱棣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朱允炆的应对方式实在低级,最终导致民心也倒向了朱棣一方。 实际上,按照朱元璋的布置,朱棣几乎根本没有翻天的能力,可惜朱允炆自毁长城,反而给了朱棣崛起的可能,最终把江山给玩没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