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特点(一)政策演变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扶持措施强力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事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局,责任重大;同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涉及部门多,项目类别广,实施难度大,需要有国家强有力的推动才能将政策落实落细。总结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央关怀、部委重视、省负总责、举措有力”[20]。一是“中央关怀、部委重视”为政策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每个民族都有其个性与特征,人口较少民族事实上发展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各国实践已充分证明:缩小民族间的差距,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要靠政府干预才能实现[21]。党和政府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帮扶不同于历史上的道义性扶贫,采取特殊政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扶持工作始终离不开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倾力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视察,对扶持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4年10月,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特意问到人口较少民族工作开展的情况,并明确指示要对国务院有关措施和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发出了“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等暖心话语。横向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34个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安排专项资金、优惠贷款等牵头或参与任务分工,根据自己的职能采取特殊政策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给予重点支持。二是“省负总责,措施强力”为政策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各省(区)政府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负总责,在国家各项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体现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政策规划。纵向上,除国家专项规划外,人口较少民族所在省区都编制了专项建设规划,有的省区还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分民族发展规划、部门专项规划等,这些地方性政策成为国家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利补充。各地从贯彻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高度,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决策、规划、组织、协调、督查等过程在内的工作机制,确保扶持目标的实现。 (二)政策演变凸显了全方位扶持与分类扶持相结合一是全方位扶持体现在涉及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人口较少民族政治权利实践进程加快,人口较少民族与其他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治理,每个民族都有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数量和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大加强。经济扶持是重点,提出各项扶贫开发资金要向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倾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普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金融服务机构,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品实行利率优惠。同时,注重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除各省区扶少规划和定点扶贫外,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大了对口扶持,社会各界、国际力量也积极参与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工作中。如2005年,上海市对口帮扶德昂族整乡推进整族脱贫,成为全国率先对口帮扶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省份。二是分类扶持体现了因地制宜、因族举措。目前,28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布在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39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其自然禀赋异质性、生计方式多样化、民族文化差异化、致贫原因多元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政府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特点、地域差异和发展水平,分类帮扶。如东北人口较少民族有鄂伦春、鄂温克、赫哲与俄罗斯族,传统生产方式的差异影响到各民族发展,发展的特殊性困难不同,扶持重点也应有所差异。如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业,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生态乡”(2009年)、“中国传统村落”和“全国十个最具影响力的乡镇”(2013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并成功打造成“北方游猎第一乡”旅游品牌[22]。赫哲族群众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赫哲东捕节”、“赫哲雪乡节”等活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村大力发展家庭民俗游,从事家庭游的农户数达数百户。鄂温克族着重发展畜牧业,敖鲁古雅鄂温克成为国内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和全国唯一的“驯鹿文化之乡”。 (三)政策演变反映了动态监测与严格管理是落实规划的关键为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各地区对专项扶持资金和项目加强管理。通过2006年、2014年、2016年三次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动态监测评估,实现了文件启动、中期评估、终期评估的闭环管理,评估数据及时供政策部门决策参考[23]。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执法检查的内容,全国政协也对其给予极大关注[24]。青海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随着规划走”,严格按规划实施项目;中期评估时组织40余名省直部门、有关专家、9个县民宗(委)局的负责同志等对原规划进行评审论证,科学合理压缩项目,把那些覆盖面大、受益面广、群众急需解决的项目落实到规划中,为实施好项目奠定了基础。 三、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启示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演变历程与特点,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一)政策的实施彰显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优越性每个国家几乎都有一种或多种少数人群体的存在。联合国1992年通过的《少数人权利宣言》,确立了少数人应享有的特别权利以及用以保护这些权利的各项措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也实施了提升少数民族(土著民)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提高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国外的许多保护政策带有明显“殖民纠错”痕迹[25],而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要求,符合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精神。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和民族问题不因民族的大小和发展程度的先后而有区别,体现了党和国家关注、关心、关怀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体现了充分保障每个民族的权益和主人翁地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此外,扶少政策由国家政府主导,民族工作等部门具体实施,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帮扶,这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践效果十分明显,有效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群众衷心拥护这一政策,称其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幸福工程。 (二)政策的实施必须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就有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传统,绝大部分生活着两个以上的民族。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民族间平等交往,又有利于“社区意识”的形成。一是民族因素是扶少政策的基本条件。扶少政策是对人口数量少、有特殊性发展困难,且与其他民族发展仍有差距的人口较少民族。扶少政策应淡化民族因素,尽量减少同一区域内不同民族间的政策差异,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各族人民共享扶持成果[26]。二是区域因素是扶少政策的必要载体。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既指特定的民族,又包括具体的区域因素。政策的扶持范围不管如何变化(如表2),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区域因素”是始终扶持的必要载体,离开“区域”政策就变成空中楼阁。区域导向更有助于避免区域间的民族利益冲突和民族矛盾。因此,扶少政策是扶持特定民族与扶持特定区域的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三)政策的实施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很大,人口多,情况复杂,一个文件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一个办法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一个政策也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这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也就是哲学最精髓的东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少政策体现了以分类指导的视角来解决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问题。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贫困广度、贫困深度、贫困程度尤为突出。解决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2890个行政村的脱贫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整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问题。当前国家民委“扶少”工作要与国家扶贫办系统“扶贫”工作有交叉,既要将注意发挥两种政策不同的效力,实行错位扶持[27]。以“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示范工程重点突破,提高标准、重点突破、强化协调落实。根据边境地区、高寒地区、石漠化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直过地区民族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扶持,因地制宜、因族施策。 参考文献: [1][6][12]刘兴全,肖琼,黄莉,王艳.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研究——基于对云南、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调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 [2]朱玉福.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程度评价及思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1(4). [3]郭建民:政治学视野下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1:9-13. [4]刘扬.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扶贫问题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13. [5]莫丽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32-34. [7][25]王珊.广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扶持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6:20-22,44. [8]李凤双,孙英戚,齐泓鑫.赫哲族乡亲喜话“三次变迁”[N].中国民族报,2016-5-31(1). [9][13]朱玉福.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87,195-196. [10][11]从学术调研到国家行动[N].中国民族报,2010-12-3(5). [14]王铁志.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意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5). [15]王晓飞.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问题及扶持政策研究——以独龙族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36. [16]李若青.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29-131. [17]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中南民族大学.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民委系统干部监测统计培训班资料汇编[C].大连,2016:3-22. [18]四大亮点读懂《“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EB/OL].[2017-1-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230.htm,新华网. [19]青觉,严庆,沈桂萍.现阶段中国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环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6-137. [20]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情况综述[EB/OL].[2009-7-14].http://www.gov.cn/gzdt/2009-07/14/content_1364940.htm,国家民委网站. [21]李岚.政府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2]李锦云,耿新.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以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民族乡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 [23]耿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施现状与评估研究——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0). [24]李俊杰等.民族经济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67. [26]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一论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中国民族报,2015-9-15(1). [27]尚大超.各界人士凝聚智慧,助力赫哲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中国民族报,2017-6-23(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