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观点 >

地中海史观与地中海文明

http://www.newdu.com 2020-01-2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吕厚量 参加讨论

    近年来,关于地中海文明的学术研究与名著译介在国内学术界方兴未艾。在这一背景下,国内读者很容易将国际上关于地中海世界环境、族群、历史与文化的各种论述视为全新研究成果,而忽视其中的思想倾向可一直上溯到启蒙运动时代的地中海史观叙述传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若干文化偏见之间的渊源关系。因此,了解西方思想文化史上地中海史观的特征与来龙去脉,对于我们客观、公正地把握地中海文明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巴勒斯坦裔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东方学》(Orientalism)在1978年的出版及其引发的热烈讨论,“东方主义”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尽人皆知的著名术语。但往往被人忽视的是,17世纪以来的西欧主流话语体系中同样存在着一套系统的、兼具浪漫色彩与种族偏见的“地中海史观”(Mediterraneanism)。事实上,对于在现当代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英国、法国、德国知识分子而言,文化意义上的地中海世界与东方世界共同构成了塑造他们世界观方面最重要的两个“他者”形象,深刻影响着他们对人类历史的演变历程与自己身处世界基本格局的看法。
    同东方主义一样,我们很难对地中海史观的定义、提出时间甚至描述对象进行精确的学术界定,这些集体文化观念往往符合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等学者所说的“家族相似”模式。一方面,将任何一位17或18世纪作家、历史学家或古典主义画家视为系统的“地中海史观”提出者的看法都不无值得商榷之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化群体,17世纪以降,英、法、德等国的文艺评论家、文学家与古典主义画家们确实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自身作品提供的各种零散文化元素塑造了西欧知识精英充满浪漫色彩与异域情调的早期地中海史观思维模式。
    地中海史观的萌芽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的艺术史话语体系中的线索相对明晰,这一观念又同孟德斯鸠(Montesquieu)等学者在转述、引申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等人的古代著作时所强调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密切相关。在出版于1764年的经典名著《古代艺术史》中,德国学者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将古希腊人理想化为一个与中世纪以降的欧洲人截然不同的、追求纯粹古典之美的独特民族,并将这种种族特质同他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瑞士历史学家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同样推崇意大利人为追求艺术之美而不惜牺牲实用性的高贵精神。系统阐述南欧世界(地中海北岸)在地域与文化等方面独特性的代表性艺术史作品,当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鲁斯金(John Ruskin)的著作。在其发表于1853年的建筑史著作《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第2卷的“高卢的本质”一节中,鲁斯金用较长的篇幅详细对比了地中海世界同“北方世界”之间在气候、动物志、植物志与建筑风格等方面存在的根本差异。尽管鲁斯金强调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文明高度上的优劣之分,但将地中海世界视为同“北方世界”截然有别的浪漫“异域”的观念已通过温克尔曼、布克哈特、鲁斯金等艺术评论家洋洋洒洒的相关论述而在西欧知识分子心目中得到了固化。
    地中海史观中的大量文化元素也在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游记与诗歌作品中得到过生动阐释。这种将希腊、意大利视为美的圣地与古典历史尘封之处的观念是文艺复兴以来英、法、德等国知识精英“游学传统”(the Grand Tour)的自然延伸。歌德(Goethe)的《意大利游记》(Italienische Reise)与拜伦(Byron)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都是与这一主题关系密切的经典名作。而在美术领域,较艺术史与文学传统更早兴起的古典主义绘画风格已通过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等17世纪法国画家的经典作品为世人提供了直观的地中海史观艺术载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