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華(八)《治邦之道》試說

http://www.newdu.com 2020-01-23 武汉大学简帛网 劉信芳 参加讨论
(安徽大學歷史系) 
    
  
    笔者讀清華(八)《治邦之道》,[1]一直苦於無法定位。合編者將全篇編入清華(九)《治政之道》,[2]簡1、2、14已有歸屬,有可以依據之上下文。由《治政之道》可知,簡文形成於戰國晚期。整理者、合編者的工作爲字、詞、句、章釋讀以及思想、內容分析奠定了可靠基礎,貢獻甚巨。
    本文以“試說”參與討論,爲便於核對原簡圖版及整理者釋文,行文標簡號如“【3,47】”,“3”爲《治邦之道》竹簡編號,“47”爲《治政之道》竹簡編號。
    
    恚怨
    皮(彼)【43】亓(其)型(刑)正(政)是不改,不(謀)初(過)之不立(位),亡(無)(顧)於者(諸)侯。亓(其)民(愈)敝以(恚)(怨)【14,44】 
    立,整理者依字讀,茲改讀爲“位”。參《治政之道》簡1“六詩者,所以節民,辡(辨)立(位),思(使)君臣、父子、(兄)弟母(毋)相逾,此天下【1】之大紀”,辨位是全篇討論的核心問題。簡10~11:“(亂)君受之以亓(其)立(位)……正(政)之不道則上(失)立(位),亓(其)(失)則弗可(興)。”本例“初”是過去時,“過之不位”是指在君位、臣位,還有民“位”等方面出現的問題與過失。對已有的過失“不改”,“不謀”,其邦國深陷危機可知。
    亡(無)(顧)於者(諸)侯【14,44】:,整理者讀爲“寡”,羅小虎、[3]合編者改讀爲“顧”。
    亓(其)民(愈)敝以(恚)(怨):,整理者讀爲“愈”,合編者改讀爲“偷”。敝,整理者讀爲“弊”,茲依字讀。《戰國策·楚策》:“攻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於上。”《史記·酷吏列傳》:“吏民益凋敝。”,整理者以爲“解”之誤字,合編者隸作“解”。按:“解”讀爲“恚”,恚、怨並聯成辭,《後漢書·郭皇后紀》:“郭后以衰離見貶,恚怨成尤。”又《五行志三》:“陰后亦懷恚怨。”
    
    進退不稽
    固以不囗於上,命是以不行,進退不(稽),至(致)力【14,44】不 (勉),乃(斷)迀(干)(杜)匿,以(免)亓(其)(屠)。
    固以不囗於上:固,疑讀爲“託故”,找藉口。空囗原簡字形[4]字下有點號,茲闕。
    命是以不行:“命”字整理者句讀上屬,合編者下屬。[5]下屬是。
    進退不(稽),至(致)力【14,44】不 (勉):整理者句讀“退”下點逗號,合編者作一句讀。進退,指用人之進退(參下引《離騷》進、退)。,合編者讀爲“耆”,[6]茲改讀爲“稽”,參清華(八)《攝命》29~30“余亦隹(唯)(肇)(稽)女(汝)惪(德)行隹(唯)㝅(穀)眔非㝅(穀)”,《易·繋辭下》“於稽其類”,注:“稽,猶考也。”《周禮·天官·小宰》“聽師田以簡稽”,注:“簡,閱也。稽,計也。”《周禮·天官·宮正》“稽其功緒,糾其德行”,注:“稽,猶考也。”至,讀爲“致”。,合編者讀爲“勉”。以上句例有因果關係,因制度出問題,用人之進退不以稽考爲依據,此所以涉事者“致力不勉”(出工不出力)。
    乃(斷)迀(干)(杜)匿,以(免)亓(其)(屠)【1,45】:斷,整理者注:“斬殺。”引《墨子·號令》“守曰斷之”,孫詒讓閑詁:“‘斷’即斬也。” ,“讀爲‘杜’,義爲杜塞。”,“‘屠’字異體。”迀,整理者讀爲“奸”,合編者改隸作從辵弋聲之字。匿,整理者讀爲“慝”。按:斷,絕也。迀讀爲“干”,求也。[7]匿,隱也。《史記·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門不出。”《後漢書·蔡衍傳》:“坐免官還家,杜門不出。”以上句例含因果關係,以“進”有性命之憂(屠),哀莫大於心死,所以棄絕干祿之求,杜門不出以隱於世也。如屈原“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離騷》)也。
    
        以居不懁
    唯(雖)貧以俴(賤),而信有道,可以(馭)眾、(治)正(政)、臨事、倀(長)官,則或(有)聰自縈(營)囗,以(䚈)上下【3,47】正(政)惪(德)之(晦)明,不﨤(及)高立(位)厚飤(食),以居不懁。
    以(䚈)上下【3,47】正(政)惪(德)之(晦)明:合編者句讀“正(政)”前點逗號,整理者作一句讀。
    高立(位)厚飤(食)【4,48】:整理者注:“食,俸祿。”引《周禮·醫師》“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鄭注:“食,祿也。”
    以居不懁:懁,整理者讀爲“還”。按懁依字讀,《說文》“懁,㤂也”,段注:“獧下曰:一曰急也,此與義音同。”《論語·子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注:“我居而待賈。”簡文“以居不懁”以自己的方式暗用典故,是爲文章高手。
    以上句例謂:貧賤而有道之士,具備馭眾治政能力,是以視政德之晦明,得不到合適的任用,“以居不懁”,不急於出山。
    
    聖人以解
    古(故)昔之明者(得)之,(愚)者(失)之,是以(仁)者不甬(用),聖人以解。古(故)(宅)寓不(理),以(待)明王聖君之立。【4,48】
    明者、愚者與上文“晦明”對應,明者以其明察,得“有道”者之用,如秦穆公用百里奚之例;[8]愚者眼拙,有眼不識泰山,如孔子不爲魯所用之例。甚者眾叛親離,如“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諌而死”(《論語·微子》)之例。
    是以(仁)者不甬(用),聖人以解:整理者注:“解,指離散其心。”按“聖人以解”乃典故,“解”猶放也。魯君受齊女樂,怠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去魯適衛,適鄭,獨立郭東門,“累若喪家之狗”(《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出走,是“聖人以解”也。
    古(故)(宅)寓不(理),以(待)明王聖君之立:才智出眾者志大,或產業、工商能力弱,不及宅寓之治也。《史記·蘇秦列傳》:“出游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産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及至“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行過雒陽,昆弟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喟然嘆曰:“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蘇秦終得“明王聖君之立”,太史公譽為“其智有過人者”,[9]是爲定評。
    
    不兩於圖
    古(故)【4,48】(興)不可以幸,既其不兩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