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铜与锡、铅等的合金。中国早期青铜器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流域,数量很少,器类单一,为中国青铜文明的先声。 夏代,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种类较多的青铜容器和武器,形成了连续、有特色的青铜文化,中国真正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酒器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而出现。 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中国青铜文明最大的特色是与礼制密不可分。青铜器在当时是礼制的象征物,又称为礼器。各级贵族使用礼器的种类、数量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酒器是礼器中一个庞大的门类。 夏代,酒器的种类较少,二里头遗址出土有一件爵。 商朝,因商人崇尚饮酒,酒器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觚(gū)、角、觯(zhì)、觥(gōng)、瓿(bù)、尊、卣(yǒu)、罍(léi)、方彝等器型。据目前考古发现,酒器在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容器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妇好墓出土的210件青铜容器中,酒器就有155件。山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也是以酒器为主体。商朝礼制文化,爵、斝(jiǎ)、觚等酒器为核心,充分说明了酒器在商代的重要性。 商人好酒,周人重食。周王朝吸取了商代灭亡的教训,禁止酗酒。从西周开始,曾经流行于商代的多种酒器数量上逐渐减少,有的种类消失。西周早期,斝和瓿这两种器型消失;西周中期以后,酒器的种类锐减,爵、角、觚、觯、卣、觥、尊基本销声匿迹。但是周人并非完全排斥酒器,而是依照自身的喜好,选取了另外一些器物作为酒器。比如西周时期,壶开始作为酒器大量出现,还有春秋晚期出现的鐎(jiāo)等器型,都是两周时期重要的青铜酒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代久远,有不少酒器的名称和功能一直存有争议。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青铜器的名称,大多数是宋代学者根据古代文献框定,一直沿用至今,也有一部分是当代学者根据出土青铜器“自名”而定。这些名称是否真正是当时器物使用时的名称,需要更多的材料去证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分类 从用途出发,青铜酒器的分类多种多样。本文以朱凤瀚先生的论述为线索,将酒器大致分为温酒器、盛酒器、饮酒器、挹(yì)注器和承尊器等几大类,其中前两类的器型最丰富。 温酒器:爵、角、斝 爵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酒器,一般形状是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pàn),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图⑤:商代雷纹爵),其用途有多种不同学术观点。 角与爵形制相仿,但没有柱,口缘两端都做爵尾形状。角的用途,容庚先生认为:“其下有三足,且常有盖,便于置火上以温酒,故与爵同为温酒器。” 斝与爵相比较,形体较大,无流和尾。 盛酒器:尊、觥、彝、卣、壶、罍、瓿等 尊在先秦时期是酒器的共名。后来,宋人把尊定为某类器物名称。几经变迁,现在我们将“侈口,腹部粗,高圈足,形体较宽”的青铜器命名为尊。 命名为尊的器物,还有一种是肖形尊,多为设计成鸟兽形的盛酒器。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便是这种器型(图②)。 晋侯鸟尊出土于著名的晋侯墓地114号墓,高39厘米,长30.5厘米,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背上一只小鸟巧妙地成为器盖的捉手,凤鸟的尾部被塑造成大象的鼻子,恰到好处地与凤鸟的双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器盖内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经研究,这座墓葬为第一代晋侯燮父之墓,铭文表明它是晋侯燮父的祭祀用器。燮父去世后,将这件宗庙重器随葬。 卣为敛口,鼓腹,颈两侧有提梁,上有盖,下有圈足。“鸮形卣”,被网友追捧为山西博物院最萌的文物(图⑥)。方彝是长方高身有盖、盖顶做四阿式屋顶、上有盖钮的一种青铜酒器。 觥的一般形制是椭圆形腹,带足,前有短流后有半环状鋬,皆有盖。山西博物院收藏有一批精美的商代盛酒器。比如兽形觥,装饰有极其繁缛的三层花纹,盖子上还装饰有一人脸的图案。还有造型独特的龙形觥,为海内外仅见(图④前一)。 在春秋晚期太原赵卿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大量精美的盛酒器,如匏壶,设计成匏瓜形,盖子为天鸡的形象(图①)。 饮酒器:觚、觯 饮酒器中最常见的有觚、觯等,挹注器常见的有斗和勺等。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云纹觚,在足部内悬挂一铃铛,摇之叮咚有声,恍如天籁,当是具有山西特色的装饰(图③)。 夏商周三代,是酒与礼制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也是酒礼最为复杂的时期。正因为如此,酒器发展也最为迅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一大亮点。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时代伴随着礼制一并衰落了,青铜酒器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留给后人的精美青铜艺术品仍然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作者为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 记者乔栋整理 图片由山西博物院提供 图文转自《人民日报》2020年01月29日06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