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隋青瓷鼠俑 图2 唐代青瓷鼠俑 图3 大理出土 明代生肖鼠俑 图4 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福建石狮 王国良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支中的“子”相对应,因相传于混沌之中撕开天地而被视为英雄。鼠机灵敏捷,人们认为鼠性通灵,能预知吉凶灾祸,而且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是顽强生命力和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象征。鼠不仅被赋予了众多的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如今,在国内博物馆中,就收藏有不少与鼠相关的出土陶瓷器。 说起陶瓷类鼠器,最容易让人想到的还是生肖俑。生肖俑为随葬明器,一般为陶瓷制品,常见于隋、唐、五代及宋墓之中,一些地区的明代墓葬也有发现。早期的生肖俑形象较为写实,为单纯的动物形,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生肖俑的艺术成分逐渐增加,成为以动物和人相结合的形象,显得生动有趣。十二生肖俑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为兽首人身,即以十二生肖动物的头像配以人身,如湖北武昌桂子山隋墓出土的青瓷生肖俑,有鼠、牛、猴三种。以其中的鼠俑(图1)为例,器高15.3厘米,为人身、鼠首、着衣、持笏、盘坐,形象逼肖,釉色青黄,制作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此类似的还有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唐代青瓷蛇俑、鼠俑,出土于武汉武昌138号墓,其中蛇俑高15.8、底座10.8×6.7厘米;鼠俑(图2)高16、底座10.2×5.8厘米。 另一种为人首人身,或抱一生肖动物,或将动物置于肩上,或在冠顶附加生肖动物。其姿态有的是立姿,有的为坐姿。 明代,地处西南的云南大理地区,由于没有受题材、制作样式等因素的束缚,创造出一批颇具艺术魅力的陶俑。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大理苍山山麓、洱海东岸清理发掘出土了大量明代各式陶俑及十二生肖俑等随葬品。这些陶俑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不仅带有浓郁的汉地风格,还渗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2014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的一场“苍洱陶韵——大理出土明代陶俑精品展”中,就有整套明代十二生肖俑,其中的鼠俑(图3)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除了生肖俑形象之外,老鼠形象在历代陶瓷器物上并不显耀。笔者查阅多家博物馆资料发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只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图4)上,也有老鼠身影。此谷仓罐高46.4、口径11.3、底径13.5厘米,为20世纪30年代后期浙江绍兴三国墓出土。谷仓上半部堆塑多种饰物:有三层崇楼居中,一层两侧各有一条狗把门,楼檐之上有栖息的鸟和觅食的老鼠。崇楼两侧各立一亭阙,阙下有八位侍仆各执不同的乐器,正聚精会神地演奏乐曲。谷仓顶部堆塑五只相连的罐子,大罐居中,一鼠正从罐口爬出。该器以百鸟争食、欢庆丰收、牲畜满栏等题材的立体雕饰展现了1700多年前江南吴地庄园五谷丰登的场景,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