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近十年国内蒙古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

http://www.newdu.com 2020-02-07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 达力扎布 参加讨论

    
    近十年来蒙古史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以下将其分为综合性著作、个人专著及文集、专题论文等三类进行简要介绍。
    (一)综合性著作
    近十年先后出版了两部《内蒙古通史》:曹永年主编《内蒙古通史》(修订本,四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总主编《内蒙古通史》(全八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蒙古族全史》的部分分卷,留金锁著,浩斯巴特尔、包阿拉塔译《蒙古族全史》(第一卷,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年)。乔吉《蒙古族全史·宗教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年)。王风雷《蒙古族全史·教育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丹碧、格·李杰编著《蒙汉文对照托忒文字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译编》(蒙汉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金海、齐木德道尔吉、胡日查、哈斯巴根著《清代蒙古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中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编著《新疆察哈尔蒙古西迁简史》(民族出版社,2010年)。乌云格日勒主编《扎鲁特历史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1年)。潘小平、武殿林主编《察哈尔史》(上中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乔吉编著《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年)。乌云毕力格主编《满蒙档案与蒙古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吐娜、潘美玲、巴特尔《巴音郭楞蒙古族史——东归土尔扈特、和硕特历史文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乌云毕力格等编著《蒙古游牧图: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手绘蒙古游牧图及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个人专著及论文集
    十年间出版了大量专著与个人论文集,蒙元史方面有:陈得芝《蒙元史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陈得芝《蒙元史与中华多元文化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姚大力《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刘迎胜《蒙元帝国与13-15世纪的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刘迎胜《蒙元史考论》(上下册,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白拉都格其《成吉思汗的遗产》(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谢咏梅《蒙元时期札剌亦儿部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年)。白玉冬《九姓鞑靼游牧王国史研究(8-1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明代蒙古史方面有:赵文《明朝后期对蒙古策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华喆《帝国的背影——1368年后的蒙古》(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
    清代蒙古史方面的专著有:乌云毕力格《<阿萨喇克其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胡日查《清代内蒙古地区寺院经济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珠飒《18-20世纪初东部内蒙古农耕村落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才仁巴力、青格力注解《青海卫拉特联盟法典》(蒙古文,民族出版社,2009年)。格·李杰著《喀喇沙尔蒙古族社会制度与行政制度之研究》(蒙古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道尔吉、巴·巴图巴雅尔、格·李杰《清代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印章研究》(汉、蒙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胡帮铸《罗布淖尔与土尔扈特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杨强《清代蒙古法制变迁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力《明末清初达赖喇嘛系统与蒙古诸部互动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叶尔达《卫拉特高僧拉布紧巴·咱雅班第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奇日格夫著、巴特尔、胡日德译《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传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年)。胡日查、乔吉、乌云著《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M.乌兰《卫拉特蒙古文献及史学:以托忒文历史文献研究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扎·乌力吉著,钢特木尔等转写《巴尔虎蒙古史》(蒙古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2年)。胡日查《清代蒙古寺庙管理体制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3年)。高·阿晔《乌珠穆沁部落研究》(蒙古文,辽宁民族出版社,2013年)。齐光《大清帝国时期蒙古的政治与社会——以阿拉善和硕特部研究为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孛·蒙赫达赉、阿敏《呼伦贝尔萨满教与喇嘛教史略》(民族出版社,2013年)。杨强《蒙古族法律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李治国《清代藩部宾礼研究—以蒙古为中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年)。包额尔德木图《嫩科尔沁史概略》(蒙古文,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策·巴图《〈蒙古-卫拉特大法典〉文献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达力扎布《<喀尔喀法规>汉译及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年)。那仁朝格图《13-19世纪蒙古法制沿革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5年)赵令志、郭美兰《准噶尔使者档之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年)。宋瞳《清初理藩院研究——以顺治朝理藩院满文题本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哈斯巴根《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白初一《内喀尔喀五部历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17年)。姑茹玛《喀尔喀车臣汗部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年)。吕文利《嵌入式互动:清代蒙古入藏熬茶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7年)。黄治国《漠南军府——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近现代史方面有:金海《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孟和宝音《近代内蒙古行政建制变迁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长命《资料分析与历史解读——从百灵庙自治运动到绥境蒙政会成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个人论文集有:金海《近代蒙古历史文化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鲍音《鲍音蒙古学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胡凡《明代历史探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曹永年《明代蒙古史丛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樊明方《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黑龙《满蒙关系史论考》(民族出版社,2013年)。杜荣坤《杜荣坤民族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白翠琴《白翠琴民族史探微集:以此追忆从事民族研究五十春秋》(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达力扎布《清代蒙古史论稿》(民族出版社,2015年)。乌云毕力格《五色四藩——多语文本中的内亚民族史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乌云毕力格《青册金鬘——蒙古部族与文化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三)专题研究
    近十年蒙古史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政治制度、部落、人物、社会变迁、蒙古法制史、宗教、朝贡贸易、旅蒙商、蒙古文古籍、蒙古族教育史、蒙古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等十余个方面。以下将每个方面作为一个专题,对其研究内容和大致的进展略作疏理。每个专题都发表了大量论文,限于篇幅不一一评述。
    1.政治制度研究
    近十年对蒙古政治制度的研究取得了进展,其中讨论元代怯薛制度的论文有数篇,涉及元代非皇帝怯薛轮值日次,亦里哈温之官的名称、职责及其作用,怯薛出使及任官后的迁转等问题,指出元代非皇帝怯薛的轮值日次(即太后、太子、安西王等)与皇帝怯薛的轮值日次相同,对怯薛官员及其职责的研究进一步细化。还有论文考释元朝国号、年号及其延续至北元的史实,以及明代蒙古的“济农”制度等。
    盟旗制度是清代蒙古的行政和军事制度,以若干扎萨克旗组成一个盟会,扎萨克旗和佐领是其基本的行政单位。近十年对扎萨克旗内部结构和组织、内扎萨克六盟建立的时间及名称的研究都取得了进展,利用扎萨克旗衙门档案对旗、佐领以外的鄂托克与巴嘎组织,东部蒙古地区出现的保甲制度达玛拉和达鲁噶等都做了进一步研究,揭示了不见于官方史籍记载的蒙古社会组织及其变化,通过“比丁册”等资料研究了旗内王公贵族与箭丁,随丁的关系,指出箭丁与王公之间的阿勒巴图关系依然存在、随丁虽分配给王公役使,仍隶属于苏木(佐领)组织,对协理台吉、记名协理台吉的选任、台吉的袭爵制度、旗内封授达尔罕名号、颁发噶书克文书、清后期出现的屯达、蒙古的捐纳制度等都有研究,盟旗制度下蒙古社会的各种组织及其变迁更加清晰起来。会盟制度研究方面,对各盟会的形成时间及名称进行考证,指出内扎萨克分六个盟会进行会盟至少始于顺治九年(1652),有些盟会名称出现于雍正十二年(1734)的《清世宗实录》记载中,而在档案中内扎萨克六盟名称全部见于雍正六年。有的研究对乌兰察布、昭乌达等盟的形成时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格·李杰著《喀喇沙尔蒙古族社会制度与行政制度之研究》一书中对新疆喀喇沙尔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的盟旗组织有专章论述。
    2.部落研究
    部落是清代广泛推行盟旗制度之前蒙古族的重要社会组织,也是近十年取得很大研究进展的专题。在早期蒙古部落研究方面,白玉冬《九姓鞑靼游牧王国史研究(8-11世纪)》一书对九姓鞑靼部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史集·部族志》中的斡亦剌传、巴儿虎惕诸部传被译为汉文,并对两个部落的史实作了考订和研究。对元代弘吉剌部投下城镇、蒙元时期的苏尼特部落亦有研究。谢咏梅《蒙元时期札剌亦儿部研究》一书对蒙元时期的札剌亦儿部落做了全面的研究。
    明清时期漠南蒙古部落研究方面,对察哈尔部的名称和含义,察哈尔属下乃蛮部、多罗特部的来源及其历史都做了探讨。对右翼鄂尔多斯万户的由来及其历史,喀喇沁部居住地白言举儿克之今地,科尔沁部噶尔珠赛特尔事件的性质等亦有研究。白初一《内喀尔喀五部历史研究》一书对岭南喀尔喀五部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还有研究对喀喇沁部源自元代钦察卫的史实有进一步探讨,有的论文论述了清代八旗察哈尔在反侵略和平叛战争以及戍守边疆方面的贡献。
    明清时期的阿鲁部落研究方面,对清初蒙古伊苏特部来归和编入八旗的过程,有两篇论文予以考述,其中一篇指出伊苏特部贵族源自成吉思汗弟弟别里古台后裔,而非源自哈赤温。还有论文对阿鲁翁牛特、阿鲁科尔沁等部牧地进行考证,纠正了以往研究中的某些地名错误。另有文章对阿鲁阿巴嘎部内的兀良孩人、喀尔喀内永谢布人的来源及相关历史事件做了考证。
    明清时期的漠北喀尔喀是一个研究热点,对顺治年间喀尔喀附属清朝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顺治六年(1649)多尔衮两次出兵喀尔喀未果,但通过武力威慑,导致顺治七年清朝与喀尔喀关系发生转变。亦有论文指出清朝对喀尔喀采取了武力征伐威胁、禁止通使贸易、共同邀请第五世达赖喇嘛等多项措施迫使其接受了岁贡九白的朝贡关系。对于“九白之贡”制度的设立和正式施行,有两篇论文一致指出了清代史籍中有关崇德年间开始贡九白的讹误,指出喀尔喀纳“九白之贡”,左翼始于顺治十二年(1655),右翼始于顺治十六年(1659)。对于多伦会盟之前清朝在喀尔喀设立扎萨克问题有几篇论文,其中亦有硕士学位论文。姑茹玛《喀尔喀车臣汗部研究》一书对喀尔喀车臣汗部历史作了系统研究。此外有些论文探讨了清廷将康熙初年归附的喀尔喀部众编立旗佐进行安置、喀尔喀与卫拉特共同邀请达赖喇嘛、喀尔喀南来附清时得到经济救助等史实。对和托辉特部第一代阿勒坦汗硕垒乌巴什台吉与俄国关系及清乾隆年间和托辉特部青衮扎卜之乱的原因各有一篇论文讨论。
    漠西蒙古卫拉特是蒙古史最大的研究热点,发表论文最多。17世纪初卫拉特史研究方面,对其各部游牧地的分布、清初厄鲁特诸部与清朝的通使贸易、清朝试图瓦解喀尔喀-卫拉特联盟等方面都有涉及。道尔吉、巴·巴图巴雅尔、格·李杰《清代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印章研究》一书搜集清代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的印章进行研究。
    准噶尔部方面,有关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和策旺阿拉布坦台吉时期准噶尔与清朝的战和关系有多篇论文,对乌兰布通之役、昭莫多之役、准噶尔策旺阿拉布坦派兵进藏之役等有多篇论文详细论述。有学者认为康熙末年准噶尔部入藏不只是一次给藏传佛教宁玛等派带来灾难的灭法事件,也应该被视为一次维护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护法运动。对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通使往来、准噶尔的经济、准噶尔与清朝的贸易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细化。有关乾隆年间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吕文利《嵌入式互动:清代蒙古入藏熬茶研究》一书利用《熬茶档》进行了详细论述和分析。亦有论文论述了准噶尔汗国时期卫拉特蒙古诸部之间的联姻及特点、额林哈毕尔干路诸台吉反叛的原因等。
    有多篇论文涉及准噶尔汗国的鄂托克组织,如有论述18世纪准噶尔汗国16大鄂托克、集赛组织的,还有专论包沁、札哈沁、明阿特鄂托克的,利用档案揭示了鄂托克、集赛组织及其兴衰。还有论文探讨了康雍乾时期对准噶尔归附之人的安置及其屯戍情状,东迁达什达瓦部属的安置及其后来的社会变迁,噶尔丹与俄国的外交关系、清朝围绕罗卜藏舒努(策旺阿喇布坦次子)与俄国展开的外交活动等,都有文章论述。
    土尔扈特部方面,研究论文较多,这些论文探讨了清代顺治至雍正年间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蒙古和西藏的密切关系和往来,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回归后清朝的接纳和安置,在土尔扈特设立盟旗的时间、过程,清朝对土尔扈特的政策,清朝对土尔扈特在行政、司法和宗教方面的管理、入藏熬茶、赴热河朝觐等,有些研究填补了空白。
    和硕特部方面,对顾实汗进兵青藏的原因与目的以及和硕特部与清朝的关系继续撰文讨论。还有多篇论文论述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及平定,清朝对和硕特人的安置。有关阿拉善和硕特旗方面的论文较多,对清代阿拉善旗的旗名、行政组织、财政状况、牧场保护措施、旗界方面的规定、扎萨克对属民的统治、闲散王公衙门、查嘎沁阿拉特(蒙古移民)、汉族移民等问题,都利用该旗的档案资料深化了相关研究。其中齐光《大清帝国时期蒙古的政治与社会——以阿拉善和硕特部研究为中心》一书系统地研究了阿拉善和硕特部的历史。
    3.人物研究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重要人物,相关论文有数篇,对成吉思汗在世界史上的影响比以往有更高评价。其中有论文认为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新时代的创造者,改变了蒙古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国家命运即中华民族大统一事业,改变世界命运,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有两篇论文讨论成吉思汗的葬地。亦有论文对《史集》俄译本和汉译本缺载的察合台、拖雷、蒙哥、铁穆耳等人的世系表用另一波斯抄本给予了补充翻译。还有数篇论文对忽必烈子北平王那木罕、敖汉部岱青杜楞、蒙古使臣打儿汉守领哥、阿勒坦汗义子恰台吉的生平事迹及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台吉西第什哩家族世系予以考订和论述。
    有关北元末帝林丹汗有数篇论文,首先对其病逝地“大草滩”的地望重新考证,否定了“大草滩”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旧说,提出两种观点,一认为是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大草滩,一认为是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一带地方。对蒙藏史籍记载的林丹汗改变对藏传佛教不同派别的信仰,有学者认为黄教约束了蒙古民族的发展、大汗的权威,因此林丹汗改信萨迦派,而宗教信仰危机导致蒙古内讧,走向灭亡。亦有学者认为林丹汗改宗是因为政治需要,林丹汗尊红毁黄的形象是后世蒙藏格鲁派史家“红黄之争”的特定历史阐释模式塑造出来的结果。有论文探讨林丹汗的“察哈尔汗”之号,认为是源自满文文献,还有学者考察了给林丹汗灌顶的迈达尔呼图克图、卓尼绰尔济、夏日巴呼图克图等人的生平事迹及林丹汗供养的译师二次整理补齐《大藏经》的经过。
    有关其他人物有多篇论文,分别考察和甄别了学术界长期混淆的格鲁派高僧车臣绰尔济和戴青绰尔济二人(均有伊拉古克三称号)事迹及其转世,探讨了土尔扈特郡王帕勒塔、土谢图亲王业喜海顺、杭锦旗扎萨克阿尔宾巴雅尔等人生平事迹及哲里木盟盟长色旺诺尔布桑保被逼死之谜,对晚清与民国初年杜尔伯特汗及和硕亲王等人的事迹和生卒年也做了考证。
    4.社会变迁研究
    近十年在蒙古史研究中大量运用扎萨克旗衙门档案,结合田野调查,使清代蒙古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化,特别是对清代民国时期蒙古族社会经济的转型,蒙古地区农耕化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珠飒《18-20世纪初东部内蒙古农耕村落化研究》充分利用档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是继布仁赛音和哈斯巴后系统研究蒙古地区社会转型问题的重要著作。亦有论文分别对喀喇沁、郭尔罗斯后旗、扎赉特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农耕化和村落形成进行研究。晚清时期由于汉民大量移入和金丹道事件、蒙地放垦导致内蒙古南部卓索图盟、昭乌达盟人向北迁入哲里木盟,有多篇论文研究此移民潮。由于汉族和蒙古族移民的增加,清朝放垦蒙地政策的推行,土地纠纷增多,因争地、争捕鱼权出现了旗与旗之间、旗与地方之间争界和划界的问题,多篇论文涉及蒙古地租和土地纠纷以及旗界纠纷和争地案。亦有论文讨论了蒙地开垦和移民对蒙旗社会的影响、清朝在蒙古地区的机构设置及其管理等问题。在社会转型研究中除汉文史籍之外广泛利用了清代档案和契约文书,采用了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使相关研究得以细化和深入。对于内蒙古盟旗制、行政建置的变迁亦有多篇论文发表,金海《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孟和宝音《近代内蒙古行政建制变迁研究》、长命《资料分析与历史解读——从百灵庙自治运动到绥境蒙政会成立》等三部专著都涉及了近代蒙古盟旗制度的变迁和蒙古地区行政建制发生的变化,亦反映了蒙古社会的变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