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开放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文化开放不是无条件的盲目开放,文化安全是文化开放的前提和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客观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成就与问题,切实把维护好少数民族文化安全落到实处,从而加强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开放;文化安全 【作者简介】李资源,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及民族问题理论;李倩岚,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少数民族影视传播。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4AMZ005)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纪录片视角修辞研究(项目编号:2019-GMB-027)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随着少数民族文化对内对外开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给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安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客观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成就与问题,切实把维护好少数民族文化安全落到实处,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 “文化开放”就是要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与沟通对话,使世界优秀文化“引得进来”;充分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使中华优秀文化“走得出去”;在文化交流中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在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文化安全”简言之,主要是指一种民族文化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状态,或是指在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健全自身功能、机制的能力,是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既有矛盾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对立关系 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之间对立的文化根源是由于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上的不同和矛盾;社会根源是不同的国家利益或不同的民族利益;现实根源是文化霸权导致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这种文化霸权加剧了二者的对立。 一是民族文化差异导致二者间的冲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属性。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由于生存环境、生产实践、历史传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总是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以及相应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宗教、伦理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特性和不同的文化类型,正如恩格斯在论述宗教问题时曾经指出:“人们头脑中发生的这一思想过程,归根到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中西文化差异涉及面广且随处可见,包括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就意味着存在一定的矛盾,而矛盾如果激化就可能带来文化上的冲突。因此,“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为文化冲突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前提。” 二是不同国家利益造成二者间的矛盾。文化冲突背后往往深藏着的国家利益,才是决定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一切行为的最深层力量。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在这个新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指出,文明、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的冲突应是利益冲突的外在表象,“与信仰、思想、意识形态有关的冲突或战争,或者实际上还是利益的驱动”。因此,在具体观察分析文化冲突时,不能仅仅只从文化本身去探寻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文化冲突的原因,文化冲突背后最关键的是不同国家利益。 三是西方文化霸权加剧二者间的对立。“文化霸权”作为学术用语,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名学者葛兰西首次提出的,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非暴力的文化意识形态控制手段,将“文化霸权”与“文化领导权”视为同一概念,没有暴力和强制性的意思。中国学者所论述的文化霸权与葛兰西的这一理论不同,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将文化霸权界定为某一国家或集团从本国或本集团的利益和战略目标出发,向世界上其他国家或群体尤其是落后国家或群体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迫使其他国家或群体接受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达到制约、影响世界事务以及别国内部发展过程的一种国际霸权行为。当今世界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靠其现代文化的优势,打出“普遍人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全人类的价值观”等幌子,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所谓的“文明式”开发,从而造成落后国家文化资源被掠夺、心理和意志被征服、精神和价值被扭曲,为实现西方国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提供理由和说辞,最终就是要不断巩固和加强其在世界上的利益。因此,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要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尊严,保障国家文化的安全,就必须反对文化霸权。 (二)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统一关系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汉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时,又十分注意保持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注意自身文化的安全。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争奇斗艳,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魅力。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这种兼收众纳的开放胸襟与特色鲜明的生态格局,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以及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统一关系。 一是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相互促进。开放旨在促进安全,安全可以保障开放。少数民族文化开放是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少数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汲取其他优秀文化的养分和优点,实现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少数民族文化开放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少数民族文化安全则是为了保证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平等性,这是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的目标追求。在当今社会,无论哪个民族,其文化开放和文化安全都是相互促进的。文化开放在各民族追求进步、实现发展的基础上,为文化安全夯实基础。同样文化安全也必然为各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提供坚实的保障。由此可以说,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是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二是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相互依赖。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固步自封的文化往往不可持续,文化安全也就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安全维护不力,其文化开放也必然存在极大风险。少数民族文化安全促使少数民族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使社会环境不受内部与外部不良因素的冲击与破坏,为文化开放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因此,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是相互依赖的,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以另一方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所以文化开放不仅应是少数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气质,更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维护和巩固文化安全的重要支撑与力量。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所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分析、鉴别,以文化安全为底线,使少数民族文化不受不良因素的冲击和破坏,在开放之中永葆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交流发展中永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没有开放就没有安全的理念,把文化开放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又要增强各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确保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