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建制沿革考

http://www.newdu.com 2020-02-11 《文物春秋》2018年S1期 刘甲良 参加讨论

    摘要: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自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即已设立,发展至今已逾90载,可谓故宫博物院最古老的部门。长久以来,人们更专注于图书馆藏品整理等业务工作,对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历史则关注颇少,因而论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历史往往含糊不清。文章对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单梳理,大致捋清了其具体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历史沿革
    基金:故宫博物院2013年度院级科研课题“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专题史研究”(项目批准号:KT2013—21)阶段性成果
     
    引 言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自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即已设立,发展至今已逾90载,可谓故宫博物院最古老的部门。长久以来,人们更专注于图书馆藏品整理等业务工作,对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历史则关注颇少,因而论及图书馆的历史往往含糊不清。本文对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简单梳理,试图捋清其具体的发展历程。
    北洋政府时期
    1925年前后乃各系军阀相继主政北京时期,短短两年间就有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吴佩孚、奉系军阀张作霖相继执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即在此种混乱的政局下建立并初步开展了馆务工作。
    1. 筹备
    1912年2月12日,清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按照《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1924 年,冯玉祥乘第二次直奉战争之机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政府的统治,组建临时政府,并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决定“清室应该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规定即日移出宫禁”[1],逊帝溥仪及其眷属最终被驱逐出紫禁城。11月7日,临时执政府国务院发布命令,组织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会同清室近支人员,协同清理公产、私产,并将结果昭示公众,为将来开放宫禁,成立国立图书馆、博物馆做准备。11月14日,颁布《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清室善后委员会’以六个月为期限,如遇必要时,可酌量延长,而其中长期的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当于清理期内,另组各项筹备机关,于委员会取消后,仍旧继续进行”[1]。12月22日,召开点查预备会议,继续对清宫物品的点查工作,期间成立图书馆、博物馆筹备会,开始图书馆、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清宫内多数物品得到初步点查,并出版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为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
    2. 成立
    1925年10月10日下午,故宫博物院于乾清门举行了隆重的建院典礼,正式宣告成立。成立初期,故宫博物院下设临时董事会与临时理事会。临时理事会主要负责执行全院事务,下设古物、图书两馆,各设馆长一人,副馆长二人,并以馆长、副馆长为当然理事。其中图书馆又分图书与文献两部,以陈垣为馆长[2]。至此,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成立,此后的 90 多个春秋,图书馆与故宫博物院一起,随着国势的兴衰、政局的动荡而几经沉浮。
    3. 馆务建设
    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择定寿安宫为图书馆馆址,除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以及摛藻堂所藏《四库全书荟要》保存原状不动外,将散落在其它各宫殿的图书集中于寿安宫,移送至各库编目整理。寿安宫位于故宫博物院西北方向,分内、外两院。外院东西庑各五间,其中东庑作为善本书库,西庑辟为阅览室。内院东楼上下排列经史二部及志书,西楼上下排列子集二部及丛书,北殿寿安宫则为殿本书库,南殿春禧殿西屋为满文书库,东屋则专藏杨氏观海堂藏书。此外,东西后院之福宜斋、萱寿堂设为重复书库,与寿安宫毗连之英华殿亦划归图书馆,作为善本书及佛经陈列室。文献部的办公场所则设在原为清代皇子住所的南三所[3],除保存大量明清国家、宫廷档案外,还收藏了大量清代典制方面的史料物品。图书馆成立初期,主要开展图书文献的整理、陈列和编目工作,比较突出的工作是与当时的国务院交涉,收回了国务所属原存集灵囿的清代军机处档案及有关清代的掌故书籍,移存到大高殿并进行编目整理。
    4. 馆制变换频仍
    图书馆成立初期,各系军阀相继主政北京,馆务工作在一个较为混乱的政局下艰难展开。1926年4月,吴佩孚与张宗昌组成的“直鲁联军”开进北京,受直系扶持的杜锡珪内阁成立;7月10日,杜氏内阁召开的国务会议秘密决议,由各部各派一人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保管员;7月14日,正式通过改组故宫博物院的决定,成立故宫保管委员会;9月22日,杜锡珪内阁解体,故宫保管委员会随之解散,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并未受到太大影响;10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入主京师,汪大燮等以故宫博物院长期无人负责,邀集一时名流学者发起维持会;12月9日,通过《故宫博物院维持会暂行简章》,规定“维持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二人,由大会公推之,常务委员会若干人 ,由会长副会长指定 ,共同执行本会事务”[1]。1927年1月 6日,公布《故宫博物院维持会暂行组织大纲》,规定故宫博物院组织机构由会长、副会长、常务委员会、基金委员会、古物馆、图书馆组成,图书馆暂设馆长一人、副馆长两人,由会长、副会长提请常务委员会通过并聘任。同年 10 月,聘任傅增湘为图书馆馆长,许宝蘅、袁同礼为图书馆副馆长。11月,又改图书馆文献部为掌故部,由许宝蘅负责掌故部事务。
    国民政府时期
    1928年 6月,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成为当时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28 年底,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 国民政府的接收和改组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特派易培基为“接收北平故宫博物院委员”,接收故宫博物院。因易培基无法立即赴任,便电请马衡、俞同奎、沈兼士、吴瀛等代为接收,由原任图书馆副馆长的沈兼士同吴瀛二人接收图书馆。图书馆的接收工作主要是办理相关手续,并未变动其人事和职能。10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10月8日,颁布《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故宫博物院改组工作顺利开展。改组后的故宫博物院隶属国民政府,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和文献馆。至此,图书馆掌故部(原文献部)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不再归图书馆管理。改组后的图书馆主要负责图书编目、分类、庋藏、版本考订、图书影印等工作。1929年3月5日,任命庄蕴宽为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为图书馆副馆长。因庄蕴宽未实际到任,1930年3月改聘江瀚为图书馆馆长,图书馆的工作开始积极展开。
    故宫博物院在整理所保管的文物时,越来越意识到鉴别审查的重要性,不仅要鉴别出文物的时代真伪,还要详细审定其学术命名,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队伍来负责文物的审查鉴别。1929 年 4 月 3 日,故宫博物院制定《专门委员会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本院为处理专门学术上问题起见,特在古物、文献、图书三馆内各设专门委员会,协助各该馆馆长关于学术上一切馆务。”[4]为了对古籍善本的版本做详细的考校,图书馆成立了图书类的审查委员会,并陆续聘请专家担任专门委员,从事版本的鉴定工作,包括卢弼、陶湘、洪有丰、刘国钧、朱希祖、朱师辙、傅增湘、陈垣、张允亮、俞家骥、赵万里等。专门委员属于名誉职衔,并没有名额上的规定,也可以同时兼任两馆的工作,如陈垣、朱希祖、朱师辙就同时兼任图书、文献两馆的专门委员。专门委员会每周工作若干次,逐步审查了大批的善本图书,并出版了大量的书目。
    2. 抗战时期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紧接着,日本阴谋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华北地区危机重重。为谋求文物的安全,经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讨论通过,并得到行政院核准后,开始积极实施文物南迁的准备工作。图书馆要起运的主要是收藏的善本图书,在装箱时,工作人员要随时登记所装的图书编号以及品名件数,再根据登记记录刊印南迁清册。图书的编号以古籍内容的首字分类,如佛经以“佛”字编号,善本书以“善”字编号,等等[1]。
    1933年2月7日,第一批南迁文物起运,其中包括图书馆的 602 箱古籍,主要是《古今图书集成》和文渊阁《四库全书》,以及一些明代刻本、清代殿本以及官刻本。3月5日,文物运抵上海,图书馆特安排科员与书记各一名在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工作,以妥善保管南迁的图书。之后,图书馆陆续将共计1415箱图书运至上海[5]。
    1933年6月,因被人检举有侵占古物嫌疑,受到法院检察官检查并最终提起公诉,易培基辞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7月,经理事会决议,古物馆副馆长马衡继任院长,图书馆馆长由袁同礼接任。1934年10月2日,行政院颁布《修正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故宫博物院的组织机构变为院长、总务处、图书馆、文献馆和古物馆。图书馆主要负责图书的保管陈列、分类编目、提供阅览、版本考订、影印流传等事项。经过改组后的图书馆依然由袁同礼担任馆长,科长由何澄一担任。
    1935年5月,为了便利读者阅览,经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议,图书馆成立太庙图书分馆,6月9日开放阅览。太庙分馆的基本藏书由寿安宫图书馆重复书库提出,并新扩充一批新书、官书、杂志。编目上,由寿安宫提出的线装书仍按照四库分类编目,新书则按照刘国钧提出的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编目。太庙图书分馆并不收费,但初次来馆需要购买太庙参观券,来馆阅书后可以领取下次的阅览券,以后可凭阅览券免费进入太庙。
    1936年3月,为更好地保管文物,开始在南京朝天宫修建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库,8月竣工,9月26日举行落成典礼。12月9日,保存在上海的文物被分成 5 批陆续迁往南京,南迁至上海的古籍也随之全部运至南京。其中,第一批包含图书善本 420箱,第二批包含 995箱。1937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北平、南京两方面均积极开展了大量工作。北平方面,因善本书库中的古籍已悉数南运,图书馆又从其它书库选择明版及较佳抄本,集中至重设的善本书库,并对 留 在 北 平 的 图 书 一 一 进 行 编 目 ,共 计297000余册;南京方面,主要是图书的点收与保管工作,图书馆的古籍在上海已经完成点收手续,运往南京后,与文献馆的文献合存于第二库,保管工作由馆、处调驻分院的人员各自分任,库门钥匙和门锁的管理则另外指派专人负责,同时还制定了保存库管理规则。
    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南京的局势日趋危急。成立不久的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被迫着手组织文物西迁,以避战火。文物西迁的路线分为南路、中路和北路,图书馆古籍的疏散主要走的是中路和北路。
    中路主要走水路,共计9369 箱的文物由轮船运至汉口,其中属于图书馆的古籍计有1158箱。到达汉口后,所有文物暂时寄放在租赁的洋行堆栈。南京失陷后,汉口也不再安全,1938年3月,所有文物开始西迁,经宜昌中转后于秋季运抵重庆,暂时保存在租赁的仓库里。1939年春,重庆面临空袭威胁,文物被迫再度疏迁,9月19日,全部文物运至乐山县安谷乡一寺(古佛寺)六祠(三氏祠、宋祠、赵祠、易祠、陈祠、梁祠)中保存[5],并设立乐山办事处,欧阳道达为主任。
    北路主要走陆路,文物由火车装运,沿津浦线运至徐州,再改陇海线运至陕西宝鸡,在关帝庙和城隍庙中存放。1937年12月10日,由陆运抢运出来的 7287箱文物分三批运达宝鸡[5],其中属于图书馆的有252箱。1938年4月10日 ,文物再由汽车运至汉中[5],不久又奉令迁往成都,尚未运送完毕,又奉命迁至峨眉。1939年7月11日,所有文物运至峨眉,保存在县城东门外大佛寺和西门外武庙两处[5],并设立峨眉办事处,那志良为主任。
    抗战后方的乐山办事处和峨眉办事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图书的检查、晾晒和编目。而北平故宫博物院虽然被敌伪接收,但仅仅是把重要职员如院长、馆长等改聘,其余职员均未更换,一切制度照旧,但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启发民智的重要机构受到了大环境的严重影响。1938年6月15日至16日,敌伪宪警劫走故宫博物院太庙图书分馆的图书165册、杂志4131 册,焚毁图书164册、杂志3277册。1939 年3月13日,敌伪宪警再次劫走太庙图书分馆杂志3种37册。
    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行政院的接管
    抗战胜利后,故宫博物院开始着手复原接收工作。北平方面,因敌伪时期职员没有大的变动,旧有职员占多数,复原接收主要是再办一道手续而已。南京方面,故宫博物院收回了朝天宫的库房,除第四库因年久失修漏水,已经成废库外,其它库房经过修理勉强可以使用。文物保存上,南京陷落时的文物多数被运送至北极阁原中央研究院,战后又全部运回朝天宫库房。存放在乐山办事处和峨眉办事处的文物则先集中至重庆向家坡的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重庆办事处临时进行管理,最后再一起运回南京。1936年6月18日,峨眉办事处的文物起运,经乐山、荣县到达内江,再沿成渝公路到达重庆。9月15日,乐山办事处的文物起运,先集中到岷江对岸马鞍山的一座粮仓里,再用汽车经荣县运至内江,再沿成渝公路运送回重庆。1947年3月6日,所有文物运抵重庆。6月19日,文物开始由水路陆续运回南京。12月9日,所有文物运抵南京。
    复原接收工作完成后,北平和南京两方面都恢复了战前的状况。人事方面,各馆馆长、总务处长都由战前原任人员继任,各馆处、科长以上的职员做了一些调整,图书馆科长由何澄一改为李益华。
    4. 解放战争期间
    1948年冬,徐蚌战事紧张,国民党拟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的文物运往台湾,为此,组织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外交部成立联合机构,办理一切运输事宜。1948年12月22日,第一批文物起运,由国民党海军部派“中鼎轮”载运,12月27日运达台湾,其中包含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古籍18箱;1949年1月6日,第二批文物起运,由招商局的“海沪轮”载运,1月9日到达台湾,其中包括图书馆的古籍1184箱;1949年1月29日,第三批文物起运,由海军部派运输舰“昆仑号”载运,2月22日到达台湾,其中包括图书馆的古籍132箱。至此,南京分院保存的1415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古籍中,除170多册藏经以及15个空箱子未运出外,均被运至台湾。这批运台的古籍不仅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荟要》《宛委别藏》及藏文写本《龙藏经》《甘珠儿》等,还有各种宋元明刻本、清代殿本以及官刻本,几乎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的精华。这些珍贵的图书古籍成为台湾故宫博物院藏书的基础。
    北平和平解放后
    北平和平解放后,根据1949年6月7日高教“秘”字第三号令,故宫博物院隶属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图书文物管理处。8月29日,故宫博物院人事调整,任命张允亮代理图书馆馆长。11月9日,据高教“秘”字2159号通知,故宫博物院改隶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领导。1950年4 月10日,太庙被移交北京市总工会,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太庙分馆关闭,图书运回故宫博物院保存。6月12日,景山恢复开放,太庙图书馆移至园中绮望楼恢复开放。1951年5月18日,文化部文物局批准故宫博物院机构改组,改组后的图书馆名称照旧,但业务范围发生了变化,主要限于善本及政治业务学习书籍的保管、管理,供院内员工阅览。1954年7月,故宫博物院组织机构再次改革,图书馆改名为图书资料馆,下设保管组与资料组。1955年7月,图书资料馆改为图书资料室,被划到陈列部之下。9月,景山寿皇殿拨交少年宫使用,其余房屋全部拨交给北京市园林局管理,移至景山的图书阅览室关闭。1960 年初,故宫博物院撤销陈列部和保管部,陈列部下设的图书资料室改称图书馆,划归办公室领导。1966年,图书馆改由院直接领导。1981年10月,图书馆恢复为处级机构,至今没变。
    结 语
    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开设的图书馆可谓是中国第一个博物馆系统下的图书馆,同时也是中国存在时间最为悠久的博物馆图书馆。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接收清宫旧藏及社会捐赠等,善本古籍充盈其间,为世人瞩目,同时涌现出了以陈垣、张允亮、陶湘、朱希祖、余嘉锡等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量的书目专著等陆续出版,展览亦有序展开,图书馆取得了不菲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书屡被调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文化建设,图书馆建制也不断发生变化,先后作为一个科室并入陈列部和院办,之后又重新得到了院里的重视,恢复建制,藏品进一步得到整理,业务上也有了新的建树。
    2018年5月20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凸显了博物馆内图文典籍的重要性,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历程的一 个缩影,考察其沿革,对图书馆,尤其是文博系统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那志良 . 故宫博物院三十年之经过[M]. 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1957.
    [2]刘甲良 .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民国春秋[J]. 文史知识,2015(10).
    [3]单士元 . 故宫南三所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3).
    [4]郑欣淼 . 故宫博物院学术史的一条线索:以民国时期专门委员会为中心的考察[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4).
    [5]欧阳道达,王硕 . 故宫文物避寇记[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