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新时代,民族理论发展面临着重大新机遇。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使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民族理论政策时代化开辟的新境界等为民族理论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时代对民族工作重大时代课题的解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民族工作新征程的创新推进等为民族理论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新时代对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四个自信”的提升、观察民族问题的全球视野等为民族理论发展创造了新条件。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特色; 民族理论; 新发展; 新机遇; 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新成果研究”(2017-GMA-01); 伟大时代呼唤和孕育着伟大的理论。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开创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并成功推进到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突出的亮点,是郑重宣示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全局的高度,于2014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在这次会议与先期和随后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等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考察内蒙古、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工作时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以及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构成了新时代做好中国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创新推进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些纲领性文献逐步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被学术界概括为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1)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矛盾、新任务、新环境和新目标等呼唤着新理论新理念新举措,民族工作实践推进到哪里,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才有可能发展到哪里,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中实现民族工作的新拓展和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因此,新时代民族工作服务于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诉求,是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动力之源。 一、新时代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新时代新特点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成就,国家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变革是深层次的、创新性的。其中民族工作也是如此,具有许多新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新的伟大实践上。党的十九大报告里的这句言简意赅的评价,准确反映、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实践的开拓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这个评价既包括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中民族问题变局的准确判断,也包括对国内有关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中对模糊认识的回应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次,体现在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守正创新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催生了新思想。对民族工作而言,新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对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阐发方面。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2]51~52。这“八个坚持”是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理论阐释,它涵盖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理论、根本制度、基本政策和相关法律等方方面面,也丰富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民族问题形势下而做出的中国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四个自信”的不断彰显;是开创了一条迥异于西方和苏联的、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并借鉴中国历史上民族事务治理经验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守正创新之道。实践证明,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之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3],为绝大多数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贡献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中国智慧、经验和方案。再次,体现在迎来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伟大战略目标和光明前景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4]这一重大论断从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两个层面阐述了56个民族亲如一家人的关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赋予于民族工作的新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进入新时代,在这一目标任务的强大引领下,我们党把“大家庭”和“各家庭”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形成了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推进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召唤新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紧扣时代、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不断创造辉煌的动力。任何理论都因时代而生,都要思考和回答时代问题、解答和完成时代任务。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506时代要求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既要超越“解释世界”的功用,又要发挥“改变世界”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科学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发展变化的主题、特点和规律,开辟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创新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根据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推动民族工作走进新时代,使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理论付诸实践,大力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时代化和大众化,使之成为干部群众“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新时代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其自身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必须与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同步,关切新时代民族问题主题和特点的发展变化,从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的实践中吸取养分和智慧,以体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新时代解释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新境界。 (二)新时代新使命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内生动力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在综合国力等方方面面都“强起来”的更加光明的前景,意味着我们党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开展新的伟大实践和探索。新时代赋予我们党的责任和使命是多方面的,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这一重大判断和概述既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内在条件、要求、任务、途径和目标的内涵表达,也是明确吹响和宣示了民族工作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的责任和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56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维系56个民族团结统一和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56个民族共同的心愿。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重大课题,意义十分重大,是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理论地位和时代意义的前提,是新时代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它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鲜明主线。“准确把握这条主线,方向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凝聚力更强大的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基础是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根本是加强党的领导。”[6]新时代,我们党要完成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需要解决一些重大、关键、前沿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就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三)新时代新空间的拓展成为民族理论发展的外在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使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开放发展成为“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相继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自此,“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战略布局逐步走进世界视野。在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18个省、市、自治区中,其中就包括了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云南、青海等多民族地区。2014年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2]239历史上,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形成了“中心与边缘”的格局;现实中,边疆民族地区与腹地形成了“内地与边疆”的关系。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看,“边缘”地区属于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边疆”地区属于改革开放的滞后地区。[7]304然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区位大变局:“边缘”正在转变为开放发展的“前沿”,“边疆”正在成为内外联通的中心。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着眼点“是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这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2]194。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新疆独特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如何发挥内蒙古联通俄罗斯、蒙古国的区位优势,如何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如何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及推进与周边国家国际通道建设,如何发挥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期待中国的智慧和方案,而这些期待和认可,对于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要提高对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的抵御能力,加强民族工作领域的对外宣传工作,传播好中国声音”[2]270,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考验着我们党的能力和智慧,成为推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外在动力。 总之,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发生的内在和外在方方面面环境等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理论的诉求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其演进是一个动态发展丰富的过程,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