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疾病的文化建构——藏族社会麻风病患的医学人类学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20-02-1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岳小国 参加讨论

    二、人因“罪”而“罚”:对麻风病患者的生死隔离
    从医学的角度看,现代医疗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对麻风病传染进行控制并实现医治,基本措施是“积极防治,控制传染”“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因为麻风病是“一种致死率和传染性都不高的传染病”。然而,在三岩以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医疗条件及认知观念等限制,人们对该疾病存在持续而长期的恐惧,其原因在于:病患病程缓慢,长期终身带病,体表狰狞,后期严重致残。病患自身的痛苦自不必说,其体貌特征明显异于常人且令人不适和恐惧,即便是亲属也会嫌弃他,不愿接近,本能地欲将之从身旁隔离开来。在三岩,人们还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状况,将隔离措施分为生前隔离以及死后隔离两大类。
    (一)生前隔离
    对麻风病患者的生前隔离又可分为家中隔离和野外石屋隔离两种。家中隔离主要针对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人们会将他们安置在室内僻静的角落,有条件的家庭则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独立的房间内。他们吃、穿、用的生活物品都被家人严格分开。在患者死后,其遗体连同遗物都被埋在一起。
    石屋隔离主要是针对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通常情况下,在患者病情恶化但尚未死亡时,有时是患者主动向家人提出要求转移到野外进行隔离,也有极少数患者不愿搬出家庭,但最终还是被家人强行“送”了出去进行彻底隔离的。由于这个阶段的患者对其家庭成员的健康威胁很大,人们需要将他们移到远离家屋和村落的位置。传统的做法是:在村外盖一座小石屋安置患者。这类石屋一般建在荒远、人迹罕至的地方,甚至连狗兽亦不易到达那里。家人定期把食物、生活用品等放在石屋门口,供患者自行取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在一年左右便会因疾病而死在石屋内。但是也有少数体质好的患者可能会在那里生活十余年。随着这些患者的离世,石屋最终被废弃在野外。
    (二)死后隔离
    不论是采取家中隔离还是野外石屋隔离,当这些麻风病患者死后,在世的家人都会及时谨慎地处置其遗体和遗物,以防止疾病传播。人们选择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土葬和弃室葬。
    土葬是三岩社会处置麻风病患者遗体的主要方式,它是有效阻止麻风病扩散与传播的一种重要葬式。土葬在藏族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是一种低贱的葬俗,其主要针对那些特殊死亡原因的亡者。有学者也指出,在藏族地区,“土葬的对象一般是患有恶性传染病的人,如麻风、梅毒、炭疽病患者”。按照藏族社会的传统,人们在处理死者遗体时通常都要请活佛、大喇嘛打卦,以选择合适的丧葬方式帮助死者更好地投胎转世。但对于那些患有恶性传染病的死者来说,活佛一般不需要通过打卦为他们选择葬式,而是直接将其土葬。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优先考虑的是阻止疾病传播,而非死者转世。以麻风病亡者为例,他们不能被天葬——天葬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好葬式——以免将疾病传染给秃鹫,也不能水葬,以免鱼类受到传染,所以只能选择将尸体等传染源深埋的土葬方式。
    在三岩,各地都有针对麻风病亡者的土葬场“渡垒”(tu lei),譬如,八学村的土葬场在“邝赛萧”。那里有一棵约150年树龄的大杏树,麻风病亡者被埋在杏树下面。坟场被浓密的枝叶遮蔽着,不见天日。杏树周围地势低洼,荆棘丛生,这个地方很偏僻,周围没有路,不要说行人,平时连野兽也很少到那里。整个坟场即便在大白天也显得阴森恐怖。从邝赛萧的位置和选址看,其远离村庄和河流,位于人迹罕至之地,因而很适合埋葬那些具有很强传染性的麻风病亡者。需要指出的是,以土葬方式处理麻风病亡者在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也比较常见。在凉山彝族地区,麻风病患者死后,尸体被装进黑色牛皮中运至远离村落的荒远之地,并深埋在地洞中,而且还要在尸体上扣一口大锅。据说这种方式既可防止麻风病的空间传播,也能消除该疾病在死者家族中遗传的隐患。
    弃室葬在三岩也是针对麻风病亡者的一种传统的丧葬方式。在当地,用于隔离麻风病患的石屋在患者死后便被遗弃,尸体被遗弃在石屋内形成“弃室葬”的方式。这也是阻止麻风病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石屋,其实构造非常简单。根据笔者远距离的观察:屋子的四壁均由石块垒成,无窗。屋的长宽均在2.5米左右,高约1.5米,屋子正面有一个大半米宽的门框,由一条棉被做的帘子挡着。在一些村落,人们在建造石屋前先在地面挖一个洞,石屋就建在地洞上面,这类石屋因此显得更矮小些。麻风病患者死后,其家人便推倒石屋,死尸被石块压在地洞里。笔者2009年在三岩调查时了解到,一位患有麻风病的老奶奶在郊外的石屋内已生活了十余年。当时老奶奶已有70多岁,据说她的手指关节已全断了,家人每半月为她送一次食物。该石屋建在一个坡角约60度的山坡上,其距离山下最近的村落至少有2公里的路程。
    可见,在三岩麻风病患者的弃室葬习俗中,石屋承载着居住、装纳尸体,以及隔离并防止疾病扩散的功能。“这也是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的三岩丧葬文化的一个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弃室葬的方式古已有之,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借助居室葬表达其死亡观念:“当住屋内埋入特殊死者或是死者某个部位的骨骼后该房屋仍被居住,通常反映出生者对死者亡灵的一种崇拜心理,具有特定的宗教含义;当房屋埋入死者后,该屋即遭废弃,则可能出于对死者亡灵的一种恐惧、防范心理,或其他特殊原因。”在这类考古学材料中,弃室葬折射出早期人类畏惧亡灵的心理,而三岩的弃室葬则体现了人们对麻风病这种传染性较强的“不治之症”的规避,它是一种防范传染、自我防护的保健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