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期间,我和几个朋友赴日本乡村进行为期一周的深度游学,考察日本农村的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乡村治理。登上佐渡岛,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生态优美、保护完好的物质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朱鹮飞舞的里山稻田,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日本的缩影” 1月28日,我们一行人乘坐五层大轮渡,前往被日本国土交通省认定为最大离岛的佐渡岛。所谓离岛,就是周边没有岛屿群或岛屿链的孤岛。佐渡岛位于本州岛新潟县西部的日本海,整个岛屿呈拉丁字母S形,周长约260公里,面积857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本州岛、北海道岛、九州岛、四国岛和冲绳岛的日本第六大岛。 大约3000万年前发生的地壳运动使海底隆起,佐渡岛诞生。与岛屿形成有关的地层和海岸地形随处可见,在这里可以看到包括2~3亿年前海底生物化石在内的岩石。曾经是日本最大的金银矿场的金银山,也是在古代火山的活动中形成的。2013年9月,佐渡岛被认定为日本国家地质公园。 由于对马暖流和寒冷的里曼海流在佐渡海域交汇,佐渡岛冬暖夏凉,降雪量小。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日本全国各种品类的植物,都可在岛屿上共同生长。海流也带来多种多样的海产品。 与生态环境多样化相对应,佐渡岛的文化遗产也是丰富多元的。历史上,佐渡岛曾经是失意贵族的流放之地。1221年,顺德天皇为了参加父亲后鸟羽上皇针对镰仓幕府的倒幕活动,让位给年幼的儿子仲恭天皇,结果倒幕失败后,顺德天皇被流放到佐渡岛,1242年在佐渡去世。 日本著名的佛教改革家日莲圣人被流放到佐渡岛之后,跟随写作《开目抄》的冢原三昧堂搬到一谷草庵,在这里完成了《观心本尊抄》。在一谷草庵遗址上建造的妙照寺,因此成为日莲宗的一处圣地。日本能乐集大成者世阿弥被流放佐渡之后,又带来了能乐艺术,他把在此地撰写的短篇谣曲集命名为《金岛书》。在德川幕府执政的江户时代,佐渡超过200座寺庙都设有能剧舞台,现在仍有30多处能剧舞台供每年4到10月的季节性演出。 此外,因金银矿开采而兴起的武士文化,商人和船员带来的商旅文化,以及民谣俚曲“佐渡袈裟曲”、花笠舞和鬼太鼓等代表市民阶层的“町人文化”,综合起来形成了佐渡多元开放的文化形态。汇集日本各地的文化遗产和动植物资源的佐渡岛,因此被称为“日本的缩影”。 金银山矿山遗址 ▲相川金银山 关于佐渡金银山最早的记载,出自12世纪上半叶平安时代所编撰的《今昔物语集》,说是有一位矿夫被地方官派到佐渡,几年后便带回了一千两左右的黄金。 1460年左右,佐渡西三川砂金山投入生产。1542年又发现了鹤子银山。1601年,鹤子银山的“山师”(找矿人)发现了相川金银山。1602年,第一任佐渡代官田中清六,给德川家康送去1万贯银锭,引起德川家康的高度重视。 1603年,建立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将佐渡改为将军领地,任命精通矿山经营的亲信大久保长安为佐渡代官,不仅让他管理佐渡金银山,还让他推行相川的城镇化改造。 相川的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左右,原本是不足20户人家的贫困乡村,随着金银矿的开采,很快成为拥有5万人口的大城镇。据《佐渡风土记》记载,“市场与仓库不断兴建,就像迁都一样,现在仍然将其称作京町”。 作为佐渡金银山主要遗迹的相山镇京町,包括下京町、中京町、上京町三个主要街区,贯穿其间的斜坡街道连接着金银矿山和作为佐渡代官办公场所的奉行所。街道两边林立的狭窄小巷,居住着大量的矿山从业人员。 ▲佐渡金山大立竖坑 佐渡金山在江户时代不仅出产金银,而且可以就地进行金币制造。正是因为拥有比较充足的金银供应,江户幕府才能够维持265年的闭关锁国。明治维新之后,佐渡矿山转为官营,政府出面招聘西方技术人员,引入当时的最新技术。1889年,佐渡矿山成为宫内省御料局的皇室财产,1896年转让给三菱公司。1940年左右,由于战时经济的需要,矿山开采量达到顶峰,除了每年出产400公斤黄金以外,还出产40吨白银,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的第二座银矿。1989年,随着矿产资源趋于枯竭,连续开采388年的佐渡相川矿山宣告停产。 ▲宗太夫坑采掘作业场景 在500多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佐渡岛的矿山技术和生产运营方式,以及伴随而来的城镇化建设,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方得到了完整呈现。像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里也是较为罕见的。由相川金银山、西三川砂金山、鹤子银山组成的佐渡矿山遗产群,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暂定名单之中。 1月29日,我们一行人在佐渡观光交流机构负责人佐藤先生的引导下,先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观看了围绕金银矿开采历史而制作的精美3D短片,然后又实地参观了金银山的选矿遗址和挖掘坑道。已经废弃的坑道经过现代化的整修布置,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年的山师和采矿工人艰苦卓绝的工作场景。 与朱鷺共生的农业遗产 离开金银山遗址,佐藤先生把我们带到依山面海的一处梯田,会见两位合伙人三浦先生和坂本先生。坂本先生已经77岁了,以前是船长,退休之后和几个朋友合伙承包了十几片水稻梯田,以及山下的多家民宿、寺庙和海水浴场。他最大的忧虑是自己的儿子不愿意帮助他经营乡村经济,振兴乡土文化,他所热爱的乡村事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佐藤先生介绍说,这些依山面海的梯田,是江户时代为保证5万多名金银矿从业者的食品供应而开垦的,已经连续种植了400多年,没有想到今天会面临弃耕荒废的危机。现在梯田里每年只种一季的优质水稻,是用山上冰冷清澈的雪水灌溉出来的。三浦先生还专门制作了一些新米,装在小纸袋里面作为礼品送给我们。 大家观赏交谈一番后,坂本先生开车带我们沿着梯田下山游览。沿途的渔港码头和渔村民宿,在细雨朦胧中充满了梦幻般的诗情画意。 ▲佐渡朱鷺森林公园 次日,我们还参观了佐渡朱鷺保护中心。朱鹮古称朱鹭,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但朱鹮繁殖能力低下,抵御天敌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随着适合筑巢的高大乔木遭到砍伐,适合觅食的水田、湿地大规模消失,加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朱鹮种群急剧减少。 1972年,日本环境厅向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大陆寻找野生朱鹮的请求。中日两国的朱鹮保护合作随之展开。目前在日本佐渡岛繁殖生存的400多只朱鹮,都是中国朱鹮的后代,其中的350多只是野化放飞之后陆续繁殖的野生种群。 2011年,“与朱鹮共生的佐渡里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为世界农业遗产。所谓里山,指的是村落周围包括农田、山林、水系在内的生态环境。 ▲佐渡朱鹮 在佐渡里山的稻田和森林中自由翱翔的野生朱鹮,已经成为佐渡岛生态优化的品牌标志和吉祥符号,为助推佐渡的大米、清酒及海鲜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发挥着商业广告难以企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文化遗产,只要用心保护和经营,都是有增值潜力和活力的。 (本文图片来自“史跡佐渡金山”日语网站、“朱鷺森林公園”日语网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