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值制度与游神会景 轮值,是在跨村落祭祀体系或跨里坊/社祭祀体系中,各村或各里坊/社、以年为周期,轮流充当主事者,负责组织游神活动的一种组织方式。 轮值传统在地方社会如何形成?应结合明代在基层社会实行的祭里社和祭厉制度进行思考。明代祭祀里社和祭祀乡厉制度在基层社会的践行,采用分社轮流祭祀的方式:“凡个乡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祭无祀神鬼……其轮流会首及祭毕会饮、读誓等仪,与里社同。”明中叶,随着里社祭祀开始转向神庙祭祀,官方礼仪的祭里社和祭厉,逐渐演变为以神庙祭祀为主的迎神赛会。由此可以推断,原本在祭祀里社中使用的轮值制度,被继续延续到迎神赛会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轮值,并非南方“迎神赛会”所独有,北方“迎神赛社”也采用轮值制度轮流祭祀神明。山西晋南浮山“各有多社,轮流迎神,至前后社交接待,备尽其礼。……以天圣宫二十八社为最焉。”山西闻喜每“村各有所迎之神,大村独为一社,小村联合为社,又合五六社及十余社不等,分年轮接一神。” “会景”,是广东方言的独特表述,主要指神诞活动中、在特定的信仰空间,如村落、坊里等之间进行的“迎神巡游”中的一系列民俗娱乐表演,与华北地区的“社火”类似。“会景”分为“大会景”和“小会景”。举行“大会景”,游神活动中就有仪仗队、八音、鼓乐、舞龙舞狮、马色、飘色、地色以及彩亭等为游神助兴的展演,内容丰富多彩,花费较多资金,因而,一般几年才组织一次。“小会景”较为简单,没有仪仗、飘色、舞龙舞狮等辅助表演,只有鼓乐伴奏,村民抬神像巡游。每年循例为神明贺寿,一般称为“小会景”。顾颉刚比较南北方赛会认为,“赛会是南方好,因为他们的文化发达,搬得出许多花样,而且会得斗心思,一个地方有了几个赛会,就要争奇赌胜,竭尽他们的浮华的力量。”顾颉刚所说“赛会”之“会”,正是广东各地诞会中的会景。 在波罗诞中,轮值制度的落实,是通过建立与跨村落的两级祭祀体系相配套的两级轮值体系来完成的。 参照表一,波罗诞期间,处于次级神明信仰体系的南海神五个儿子,需向南海神祝贺,朝王仪式中必然有主祀者,如此,在南海神五个儿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轮值体系,这个轮值体系,是按照“大元始长祖”的顺序依次轮流。充当主祀者的村,当年朝王仪式中站中位、上主香,同时,在本年“会景”活动中,地位最高。其他各安的会景活动,需等充当主祀的村开始仪式后才能进行。因而,才有了民国文献记载中的:“折入南湾,行至麦氏祠前,则见舞台在望……正午尚未开演……据云本年主会轮值夏园……会景由该乡起马。” 以五个“安”为信仰核心的五个祭祀集团有“三乡”,“三乡”下辖多个村落,各个祭祀集体内部又各自形成一个小的轮值体系。各“安”内轮值次序,基本依照各村人口和财力进行分配,人口多、财力雄厚的大村,每个姓氏的宗族都可以参与轮值,举行“会景”。例如,供奉祖安的庙头村,庙头东的张氏和庙头西岑氏两大宗族人丁兴盛、财力雄厚,各自依次承担本“安”内的主祀者。刘志伟基于沙湾北帝诞研究发现,在具体的历史时空和地方社会文化权利结构中,轮值是地方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调整和确认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轮值游神”和“会景”的安排,并非固定,会根据宗族势力不断变动。 “舁神出游”是波罗诞中极为重要的活动,游神范围集中在各“安”所辖的几个村,由供奉各“安”的村根据各村人力、财力组织“会景”巡游。届时,民众抬着神像,依照约定俗成的巡游路线,在神明管辖境内的村中依次进行巡游。巡游途中,会集中在几个约定俗成的点,接受民众的上香、祭祀和上贡,当地称为“鉴供”。财力雄厚的鉴供点会设置供棚,供棚一般设定在祠堂前、各约(或隅)路口等。供棚内的供品主要由各约(或隅)内的各家各户捐钱所得资金购买,供品主要包括烧猪、鸡鸭鱼、鲜果、粉面等。鉴供仪式结束后,各个供点的组织者会将供品按出资份数分给捐款的每户。一般来说,各“安”神像只在上年主祀者和当年主祀者两个村内的鉴供点接受上供。游神结束后,民众将神像抬入下年主祀村内进行供奉,由此,进入下一年轮值。 四、现代祭祀组织与秩序的重建 民国二十三年(1934),随着国内战事不断,民国政府紧缩财政,广州政府“当局训令,创办建设公益各项,事事需财,从前神庙蒸尝,拨入会景用途者,实行改办公益,化无用为有用,遂决然裁撤会景。”1934年,“波罗十五乡”举行了最后一次波罗诞。直至2004年,“首届广州市民俗文化节暨波罗诞千年庙会”,波罗诞以“民俗文化节”的模式得以恢复。 现代政治经济体制下,作为现代政府职能部门的地方文化局,是管理、组织、推动和发展地方民俗文化的主要力量。现代社会,南海神庙的文化性质已经从传统时期朝廷祭祀场所转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区政府文化部门管理范畴,波罗诞的组织管理权力亦随之转移至地方文化部门。 2005年,黄埔区政府决定重新恢复波罗诞的传统活动——朝王巡游,希望将其打造为广州民俗文化节中最具民俗风味的节目。第一步,就是重建波罗诞民间祭祀组织结构。作为首届波罗诞的策划和组织者,黄应丰说: 因为旧时十五乡的祖宗都有田产,叫太公田,这些太公田的田产都有租金的……波罗诞中的活动、朝王、抬神像巡游的活动经费,都是靠十五乡各个祠堂田产出租的收入来支付。现在重新要十五乡来组织五子朝王活动,他们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经费,所以要组织个联谊会。第一,他们要凝聚十五乡的人来参加这项活动;第二他们要拿到经费,不管是政府给也好,民间赞助也好,他都要有个组织,他们都要有个核心,要有人牵头来做这些工作,所以一定要组织一个联席会。没有这个联谊会,就没有了核心,就组织不起来了。 地方文化部门联系了庙头东、南湾、夏园、沙涌、鹿步、双岗、沙浦以及庙头西各村有名望的长者,共同商议成立十五乡联谊会的事宜。最后经讨论决定,波罗庙十五乡联谊会会长由庙头村岑赐怀担任,总会下分设五个联谊会,分别是庙头联谊会、夏园联谊会、南湾联谊会、双沙联谊会和鹿步联谊会。 ◎表二、现代波罗庙十五乡联谊会组织结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