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山东滕州 葛海洋 玉器以质地温润、光泽优美、雕刻精湛、品类繁多、造型典雅被视为珍宝,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玉器有各自的特征和用途,或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或是物质财富的标志,到如今古代玉器不仅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玉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质地,致使人们崇玉、尚玉、藏玉之风经久不衰。 明代玉器风格清新、刚劲,棱角分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时玉器生产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玻璃光强的新疆玉。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驼,经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至则互市得兴,车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工虽集京师,工巧推苏郡”。现有几件明代玉饰品,今将其一一介绍如下,以飨同好。 “苍龙教子”玉带钩(图1),为明代玉配饰。玉带钩长13.2厘米,宽2.8厘米,玉质青白纯净。钩首雕琢龙首,龙双角顺额顶弯向颈后,眼球圆而突起,嘴稍前倾,神态安然慈祥,苍龙身躯宽长浑厚,略带弧形而显得动感十足,钩腹浮雕一无角小螭龙,应为苍龙之子,颌下无须,此刻正拖着瘦长的身子,缓步爬行于苍龙身上,目视前方,与苍龙龙头相对,似在仔细聆听苍龙说教,虽不闻其声,但二龙神态举止生动活泼,状极亲昵。带钩光洁润泽,雕琢精细。刀工刚柔相济精致细腻,结合带钩的造型,娴熟地运用了各种雕刻技法,使器物显得美观典雅,苍龙谆谆教导的慈爱,小螭洗耳受教的温驯,将一幅望子成龙的亲子图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苍龙、小螭间眼神的交流,显得自然率真,动感毕现。 透雕玉璧(图2),为明朝装饰品。玉璧直径6厘米,孔径1.6厘米,玉质为青玉,内有凹槽应为活心璧,璧心征集时即已遗失。玉璧外廓雕琢四龙,两龙吻部相连,两龙双尾相接,龙体为透雕,璧体阴线刻四个卷云纹,两面纹饰相同。整件器物通体包浆均匀,光洁如镜,玉质柔和莹润,白中微泛青色,线条流畅严谨,梭角分明。 翡翠牌饰(图3),为明代翡翠饰品,地子不透明,翡色艳丽。牌饰通体似圭形,长8.2厘米,宽4.2厘米,采用透雕和实磨手法制作,卷云纹,缠枝纹交相衬托,浑然一体,阴线细润华滋,阳线雄强挺拔,制作规整。 明代玉器早期纹饰总体风格趋于简练豪放,多以龙凤花鸟为主要题材,花卉擅长刻画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题材多刻画历史故事。明中期渐向纤巧、细腻的方向发展,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明代晚期的风格趋于繁缛,略显琐碎。这几件玉饰品体现了明代玉器制作工艺式样奇巧玲珑、碾琢技艺丰富多彩的特色,亦呈现出明代玉器繁荣昌盛的面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