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破解问题及路径设计——以朝鲜族聚居区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9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 沈权平 沈万根 参加讨论

    三、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设计
    针对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发展特征和主要问题,需要在充分考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东北边疆民族地区所有的乡村振兴措施都应当围绕“人”来设计,概言之,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
    (一)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出发点
    第一,制定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一个乡村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目前,我国很多村庄都尚未制定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发展规划只是上一级行政单位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基于城市视角编制的乡镇规划使城乡二元特征更加明显,而且普遍只强调物质环境建设。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优质丰富的高校资源,聘请相关专家,以一个乡村为基础单位,制定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乡村发展奠定总体基调。规划内容不仅应涉及物质建设,还需包含改善农户生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等内容。其核心应该是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制定出反映乡村居民需求,尊重乡村居民参与的发展规划。
    第二,推进乡村特色化振兴。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在以往的乡村发展过程中热衷于新建房屋、新修道路和设施,而忽视了乡村产业对乡村发展的增收作用,文明乡风、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建设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标准化的道路和乡村建设使得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色逐渐淡化,不利于特色化振兴。要把特色化振兴与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融合在一起,作为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化的保护、修复及传承,如传统建筑、传统道路、传统农耕设施等物质实体和传统民俗、礼仪、手工艺,以及农耕法等非物质文化,都属行乡村传统文化的范畴,以此来推进特色化振兴,避免“一刀切”[15]。
    (二)建设现代乡村是发展根基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乡村道路、乡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停留在“村村通路”“村村通信号”的层面上,应促进乡村能够拥有更高标准的公路,普及4G信号,将来甚至普及5G信号,使这些基础设施跟上城市水平,进一步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不仅是为乡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更是为乡村集体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基础条件。此外,根据笔者的调研,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近80%的乡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现代乡村的建设不仅要依靠优质的基础设施,也要依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但是,在短时间内使城乡之间教育、医疗等方面实现无差异化具有较大难度。东北边疆民族地区除了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来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以外,还要推进全域服务策略,把全域的概念应用到乡村公共服务当中。地方政府应根据这种需求,开拓符合乡村需求的服务领域、完善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全域服务,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三)培养现代农业人是内生动力
    第一,激发内部资源。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合理利用有限的乡村人力资源对于该地区尤为重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培养现代农业人,要从激发内部资源、开发内部潜能着手,通过教育引导自主参与。引导自主参与,就必须保证参与理念的正确。而树立正确参与理念只能通过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当前,中国的乡村教育只停留在以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重点的农民技术教育。日后,中国的乡村教育要提升到以农民意识教育为重点的农民专业教育层次,只有通过意识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内部分歧和问题。同时,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朝鲜族聚居区,乡村老龄化严重,大部分贫困户属于因病致贫,贫困程度较深。因此,要注重对老年人群体的培训,增加关于健康和营养、心理教育、乡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可以设计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传统产业,使老年人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老年人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使其为实现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第二,吸引外部资源。利用当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城市压力”“返乡创业”等概念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有利时机,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要积极创造“乡村氛围”,吸引更多的离乡人员回乡创业并生活,特别要加强对朝鲜族外出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度。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对乡村发展进行报道,转变城市居民对乡村的偏见和误解。加强对农作物种植、农业科技技术、乡村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利用互联网弘扬乡村文化和历史,分享乡村创业、乡村发展的成功案例,挖掘乡村潜在的创业者。同时,针对离乡人员、城市失业人员、即将退休或退休人员等潜在回乡人员进行乡村讲座,组织举办绿色乡村体验活动,定期进行回归乡村的可行性评估和咨询服务,逐渐引起该群体对乡村的兴趣,形成“乡村氛围”,更好地吸引外部人力资源,为东北边疆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活力,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四)乡村脱贫致富是落脚点
    第一,扶持支柱产业。乡村开发效果的好坏、是否能够持续发展,这取决于乡村是否发展了最恰当的重点产业。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开发要立足于本地的产业基础、民族特色、气候条件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选择特色产业,并做好重点产业定位,优先发展并实现其专业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做成区域性知名品牌。在选择过程中应引导乡村居民自主参与,发出心声,汇集想法,并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让专家以乡村居民的想法为基础,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并作为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为计划实施的持续性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上需加强指导,打造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农社、农企等产销对接,探索农产品直销网点,推进乡村电商发展,建成电商产业园,促进线上线下的互动发展,壮大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使其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第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支柱产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根基,而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支柱产业能够更好地发挥脱贫致富作用的助推器。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可以尝试多元化的融合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鉴于该地区,特别是朝鲜族聚居区内各类企业实力薄弱的现实情况,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培育,这样更加符合该地区的实情。支持家庭农场自主延长产业链,发展产地初加工、农产品直销等模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流通,与超市、学校、企业进行直供直销对接[16]。同时,积极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比如,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利用朝鲜族乡村存在的许多废弃学校和空闲房屋发展“观光+体验+采摘+农家乐+学习”的休闲农业模式,让乡村居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脱贫攻坚的阶段性目标,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
    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建设富强美丽的少数民族特色乡村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的。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边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着近2 000公里的边境线,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因此,其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边疆繁荣稳定,而且与我国对外相关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是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当前,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出现了一些重要机遇。第一,朝鲜半岛局势出现较大缓和、俄罗斯开始重视远东开发、“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强调要拓展农业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等,这些变化为东北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第二,近几年城镇居民普遍产生了体验乡村生活的兴趣,拥有返璞归真的需求。笔者调查发现,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约70%的城市家庭都热衷于乡村旅游,尤其是70后、80后家庭,以一个月2~3次的频率去感受农业生产活动、体验乡村田园生活。乡村旅游的常态化、“全域旅游”的出现对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东北边疆民族地区来说,无疑是提高乡村知名度、盘活撂荒土地、激活乡村产业、保留乡村传统文化,以及乡村减贫脱贫的良机。第三,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加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提升了返乡创业的热度。返乡创业对于人口流失严重的东北边疆民族地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发展机遇。但是,抓住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面临的挑战。东北经济发展低迷、乡村“永久性空心化”持续深化、返乡创业风险机制不健全④等外部因素阻碍着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
    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要正确对待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着“人”的首要问题,针对“乡村空心化”、民族特色削弱、乡村经济萎靡等核心问题,正确规划乡村振兴路径。为了使乡村振兴路径有效实施,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要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并提高支出效益;二是加强党建脱贫机制,积极抽调一批高学历年轻党员干部到乡村组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三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奖罚力度;四是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业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平台;五是继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只有落实这些措施,东北边疆民族地区才有可能实现人的振兴、经济的振兴、绿色的振兴,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①主要包括地处中朝边境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凉水朝鲜族乡,辽宁省的雅河、下露河等两个朝鲜族乡;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三岔口、主星、明德、鸡林、和平等五个朝鲜族乡。
    ②1881年(光绪七年)清政府令朝鲜移民“薙发易服”,成为“中国之民”。
    ③根据2007、2017年《中国民族统计年鉴》整理。
    ④最主要的问题是地缘因素导致东北边疆民族地区外出务工地点多是韩国及国内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因此,返乡创业人员在打工时期积攒的各种社会资本对返乡创业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所谓的“弱关系型”社会资本水平较低,削弱了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返乡创业整体实力,也加大了创业风险。参见李国和、曹宗平《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多重风险与防控策略探究——基于适度鼓励与引导的视角》,发表于《改革与战略》,2018(2)。
    参考文献:
    [1]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1).
    [2]李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含义、实施策略和预期变化[J].求索,2017(12).
    [3]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
    [4]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1).
    [5]姜长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几种倾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8(1).
    [6]刘润秋,黄志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政策误区及改革路径[J].农村经济,2018(6).
    [7]陈秧分,王国刚,孙炜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8(1).
    [8]谈慧娟,罗家为.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发展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8(9).
    [9]李忠斌,陈剑.村寨镇化: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选择[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10]梁爱文.乡村振兴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新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5).
    [11]邓磊.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12]潘文良,张国平.云南民族地区分类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
    [13]吴晓萍.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14]邢成举,罗重谱.乡村振兴:历史源流、当下讨论与实施路径——基于相关文献的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
    [15]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2018(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