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同时也孕育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注重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一心,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民族工作的经验;2010年前后,学术界出现一些其他观点,比如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声音;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对以上问题作出了准确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科学判断 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不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就不能够全面推进我国的民族工作进程,不清楚了解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与现实的精准认知,提出了“五个并存”:一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二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取得成效,但是不平衡不充分情况,发展水平较低依然制约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三是国家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深入,民族地区民生建设能力仍然薄弱,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四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但是民族性因素的问题依然存在;五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工作得到长效进步,但是局部地区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活动依然活跃多发。[⑦] (二)对“多元一体”互动下民族关系的精准把握 多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是我国历史演进的一大特点,也成为当前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现实进步发展的一大优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广阔的领土疆域,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民族历史发展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56个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⑧] 历史发展演进的特点,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一体中包含着多元,多元互动推动一体发展;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平等一员,当前,新时代需要各民族共同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准确解读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内在关系,这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作实践和民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新时代要求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需要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与现实的精准认识,则必须以费孝通先生的“多元一体”理论为支撑。 (三)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觉坚持 历代中央政府实施的严肃主权、维护统一、尊重差异、因俗而治、宽授治权的施政方略,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⑨]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论是在纵向历史发展中还是在横向世界各国现有的民族事务路径中对比,都是一种质性超越,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伟大探索和创新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我们党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当今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不同路径和方法。对比西方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先后走过殖民、种族同化、文化多元等不同主义路子,但至今也没有出现过万全之策;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因此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民族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理清国内民族问题错误认识和思想,坚决反对把多民族当成是“包袱”,把民族问题看成是“麻烦”,把少数民族视为“外人”的错误观点;有力驳斥取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错误认识和思想。 (四)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新时代下,我国根据形势需要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国民族工作长远和根本的出发点,不断增强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把加强民族团结事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工作来推进。法治要具体落实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各民族同胞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引导各民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减少由于群众不懂法、不守法导致的民族性因素问题发展,使得民族团结有保障,推动民族关系才牢固可靠。 民族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发表了对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使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化成果得到进一步总结和发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发展的新时代方向,使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创新与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和时代背景,推动了民族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民族地区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地区制度与法治的运行,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