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刘伯温曾说丞相必须李善长来当,为何朱元璋还是杀了他?

http://www.newdu.com 2020-07-0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朝宣国公李善长被洪武大帝朱元璋赐死,罪名是伙同胡唯庸谋反,时年七十六岁。
    毫无疑问,李善长死的冤枉,且先不说他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特等功臣,就说他在风烛残年以朽败之躯谋反是为哪般?
    事实上李善长从洪武四年便赋闲在家,可以说对朱元璋毫无威胁,为什么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却非杀他不可呢?
    

    这一切的起因则要追溯到洪武二年刘伯温对朱元璋说的一番话。
    他们谈论的内容,则是对大明朝廷左右丞相的重新安排。
    我们知道明朝初年承袭的是元制,政府设左右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其中以左为尊,左丞相权利要比右丞相权利大。当时右丞相徐达正在外领兵与北元作战,实际上处理政务的便只有左丞相李善长一人。
    重新安排左右丞相,岂不是要拿掉李善长?
    刘伯温很谨慎,他说:“善长是开国元勋,德高望重,首相之位非他莫属。”
    朱元璋只是笑笑:“李善长三番五次要害你,你却在这里帮他说好话,我看你也有宰相的气量嘛,不如就让你来当丞相如何?”
    很显然这是朱元璋在试探,刘伯温不会看不出来,更何况朱元璋连李善长都不相信,他又哪敢去坐那个烫屁股的位置?范蠡和文种的故事那可是一直都写在史书上的。
    刘伯温推脱说:“丞相是国之柱石,刘基只不过是个小树枝,哪里担当得了重任。”
    

    朱元璋问:“那杨宪行不行?”
    刘伯温摇了摇头,虽然杨宪是他的好友,他还是秉公直言:“杨宪的才干足以为相,然而他却没有宰相的气度,想要公平公正的处理政务,非他所能为。”
    朱元璋又问:“那王广洋呢?”
    刘伯温回答:“还不如杨宪。”
    朱元璋看着他:“胡唯庸总可以吧?”
    刘伯温说:“胡唯庸年轻气盛,若让他当丞相,会把天下折腾坏的。”
    朱元璋说:“如此说来,朕的丞相只能是先生了。”
    刘伯温赶紧拜倒在地:“陛下圣恩,臣没齿不忘,只是臣年老体衰,又不耐文书工作,恐怕会有负天恩。以天下之大,又何愁找不到栋梁之才?陛下只要耐心寻找便是,只是陛下方才说的拿几个人是万万不行!”
    话已至此,朱元璋满心失望,同时又不禁在想:大明江山难道就非要用他李善长为相不可?
    恐怕是的,此后李善长继续留在相位直到洪武四年退休。这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在那次谈话后一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李善长被封为宣国公,列为特等功臣。
    李善长德高望重而又身居要位,朱元璋为此寝食难安。
    正是因为早已考虑到这点,所以朱元璋才会找刘伯温谈话,只不过刘伯温的一番话却让他没得选,也因此让他对功高震主的李善长越发猜忌。
    好在李善长退休的早,双方才能相安无事很长一段时间。等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李善长被牵扯进胡唯庸的谋反案,本就对李善长抱有怀疑态度的朱元璋于是疑上加疑,在猜忌心重的朱元璋眼里双重否定就是肯定了,李善长不是反贼也成了反贼。
    更何况自胡唯庸谋反后,朱元璋不仅对丞相、更是对丞相这个制度都产生了怀疑,改弦更张、废除丞相势在必行。李善长作为大明首相、又是名相,让人一看到他就不禁想起丞相来,如今正好他又给了朱元璋谋反的口实,李善长这个早就变的碍眼的存在朱元璋当然是非杀不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