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明代紫禁城是怎么防火灾的?都有哪些防火灾的举措?

http://www.newdu.com 2020-07-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明代已经提出“降灾在人,防患在人,治墙为上策”的防火理论,所以产生了“防火墙”,所谓的防火墙就是几户人家共同出资建造一堵砖墙,防止火灾发生时火烧一片的情况。譬如故宫那绵连成片的高墙其实就是防火墙,其总长度达到了15公里。那紫禁城内到底是如何防火灾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
    紫禁城毕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所以各种防火措施都是顶格配置,光靠防火墙肯定不行。此外故宫中的70多口水井、308口太平水缸都是灭火的重要手段,雍正即位后,还在宫中设立了有正式编制的火班,其中包括2名步军校、40名步军、8名内务府所属护军、20名披甲人、20名苏拉以及10名銮仪卫校尉,总计100人。
    

    但实际上倘若宫中某处失火,宫女太监们也会加入到救火的队伍,“火班”的设立是建立专职化的消防部门,专门负责宫中的防火排查和救火任务。
    宫中火烛最要小心,日精门、月华门向南一带围房后,俱有做饭值房......可将围房后檐改为风火檐......将宫内太监编集成队,派头领一名,每十队立总头领一名,不但救火,即扫雪、搬运什物,用人时只须点其头领,彼自齐集所属同往料理——《国朝宫史·卷三》
    另外皇帝们也会时时刻刻嘱咐宫中的人小心用火,康熙年间发生了太和殿被烧的火灾,从那以后因此十分注意火烛的管理,“今隆冬有风之际,各宫灯火著用心谨防。不许任意吃烟,著不时严察。”
    而在民间相对来说则没有紫禁城中如此严格和完善,但也出现了一种民间的消防队,叫“水龙局”,它是地方乡绅募捐出资共同设立的,当时出现一种手动的机械式水车,可以实现向外喷水的功能,因此喻之为水龙局。
    但水龙局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消防队,它最初在南京出现,而没有在全国扩散开来,所以乍一看其实古时候的人们防火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防火的独门诀窍。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还属防火墙,再加上砖瓦成为建筑材料之一。
    
    所以火灾已经不能够轻易蔓延开来,造成火烧一片的现象。另外不管是民间还是宫廷之中都有喊火烛(腊月敲更)的习俗,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大年三十都会专门委派一人走街过巷的敲着一面锣鼓大喊“寒冬腊月,火烛小心;谨防贼盗,门户关紧。柴间看看,灰堆清清;灶前灶后,火烛小心”。
    提醒人们注意防盗和防火,因此这就出现了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一种职业化更夫,专门在夜间打更报时,以及提醒人们注意防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