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溯源甘肃】汉简中的敦煌郡

http://www.newdu.com 2020-08-06 甘肃日报 张德芳 参加讨论

    敦煌汉简
    阳关遗址
    敦煌寿昌古城,是汉代敦煌郡龙勒县所在
    玉门关遗址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德芳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武帝为了继续贯彻其“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战略方针,派年轻将领霍去病于公元前121年三出河西,消灭了匈奴休屠王、昆邪王的势力,“设四郡,据两关”,使河西地区正式归入汉王朝的统治之下。
    敦煌郡地处最西,南面有羌人,北面有匈奴,西面还面对着辽阔的西域,在两汉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后人的研究,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四郡的设置在时间上并不同一。酒泉和张掖最先设置于霍去病出征河西十年之后的元鼎六年(前111),敦煌郡分酒泉郡而设,可能在后元元年(前88)。武威郡设置更晚,可能到了汉宣帝时期。总之,军事征讨、移民实边、设郡置县、开发经济、加强防御,使千里河西走廊通过绿洲农业和草原牧区连成一片,成为汉王朝向西进发,开拓西域,沟通丝绸之路的后方基地。
    先说军事防御。当年的敦煌郡包括今天的敦煌市、瓜州县和玉门市,加上南北两山和西部沙漠。根据近人的估算,大致有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比四郡中,敦煌郡的防线最长。北部自西向东,玉门都尉下辖大煎都、玉门两个候官;中部都尉下辖平望、破胡(后改为步广)、吞胡、万岁等四个候官;宜禾都尉下辖宜禾、鱼泽、昆仑、美稷、广汉等五个候官。从敦煌西部榆树泉盆地的广昌燧到瓜州桥湾东2号烽燧,直线距离320公里。南部有阳关都尉,负责敦煌西部和南部的防御。阳关都尉可能有雕秩候官和博望候官等。南部的防御任务虽然没有北部那样严峻,但防线仍然很长。如果按北部320公里计算,敦煌的南北防线就有600多公里(还未将西部计算在内)。有学者计算,当时居延地区的甲渠候官通常有吏卒400人左右。参照这一规模,敦煌郡十多个候官至少应有常驻军队5000多人。史书记载:“元朔三年(前126),以上郡、西河为万骑太守,月奉二万。绥和元年,省大郡万骑员秩,以二千石居。” 按始元二年的人口统计,当时上郡的人口是60多万人,西河郡人口是近70万人。而敦煌郡只有3万多人。从人口论,敦煌郡人口是上郡人口的1/16左右,是西河郡的1/18左右。而这样一个小郡,驻5000人的军队,足见其军事任务的繁重。
    敦煌郡所驻军队,不仅要负责平时的边塞防守,战时还要集中调派,出征打仗。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羌人反叛时,朝廷派后将军赵充国率兵六万人前往弹压,河西四郡的郡兵亦在调派之列。要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六千多人,敦煌太守快率兵二千人,酒泉侯冯奉世等率兵四千人配合作战。
    悬泉汉简中有多条“敦煌太守快”的材料,可以印证这一史实。比如“御史中丞臣强、守侍御史少史臣忠昧死言:尚书奉御史大夫吉奏丞相相上酒泉大守武贤、敦煌大守快书,言二事:其一事,武贤前书穬麦皮芒厚,以廪当食者小石三石,少不足。丞相请郡当食廪穬麦者石加……”从字面看,是御史大夫丙吉、丞相魏相通过御史中丞强和守御史少史忠上给皇帝的一份奏书,或者是已经皇帝“奏可”后下发的一份诏书。内容是酒泉太守辛武贤和敦煌太守快一起上书朝廷,涉及两件事情。一是谈到当时发放戍卒的粮食按规定每月小石三石,但所发穬麦因为皮厚有芒,分量不足。请求朝廷批准,每石再加发若干。第二件事写在另一简上,因未找到相应的下文,不得而知。
    总之,当时的敦煌太守不仅负责长期驻防,而且遇到战事还要领兵打仗,这在传世史籍和出土汉简中多有记载。至于到东汉中原与西域“三绝三通”,敦煌太守直接派兵西域、处理西域事务的事例就更多了。
    
    从行政上看,敦煌郡与西域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一些特定的时期,敦煌太守还对西域东部地区实施过直接管理。
    先说西域归属汉朝。天山南北即今新疆地区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汉朝前期属匈奴的势力范围。“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因匈奴内部矛盾,日逐王先贤掸(人名)率众一万多人投降汉朝。卫司马郑吉(后为西域都护)发诸国五万多人迎护日逐王,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此后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中都有重大意义,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悬泉汉简中留下了日逐王一行从西域到长安路过敦煌、酒泉的记载。日逐王能够顺利到达京师,与敦煌、酒泉一线的全力保障密不可分,说明日逐王归汉以及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一开始就与地缘最近的敦煌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元凤四年(前77年),朝廷派平乐监傅介子刺杀楼兰王,“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
    伊循所处,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所谓“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汉书》)鄯善的伊循屯田,是汉朝继仑台、渠黎屯田以后的又一处重要战略基地。所以由先期的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发展到后来的都尉驻屯。一般认为在今婼羌东北60多公里的米兰古城周围。尤其在今36团东南部二三公里处发现了古代的灌溉渠道,由一条总干渠、七条支渠、若干斗渠、毛渠组成的灌溉网络,可能就是汉代屯田留下的遗迹。
    伊循的屯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行政上属敦煌太守管理。汉简有“敦煌大守遣守属冯充国,上伊循城都尉□印绶。御史以令为驾二封轺传。五凤元年五月戊午朔戊寅,敦煌大守常乐丞贤谓□□,以令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七月庚午食时……”此简内容是公元前57年6月30日敦煌太守开具的一份过所文件的录副,意思是派守属冯充国将伊循都尉印绶上交朝廷,要求沿途各地按照规定给予乘车和住宿方面的接待。上交印绶这件事由敦煌太守来承担,似乎不是偶然的。这跟当时伊循城都尉的隶属关系有关,实际上是敦煌太守领属伊循屯田的一个重要证据。
    还有汉简记载:“七月乙丑,敦煌大守千秋、长史奉憙、守部候修仁行丞事:下当用者小府、伊循城都尉、守部司马、司马官候,移县置、广校候、郡库: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如诏书。掾平、卒史敞、府佐寿宗。”从这份下发诏书的行文范围看,伊循城都尉显然在敦煌太守的管辖之内。
    诸如此类的简文,还有多例。由此可见,当时的敦煌太守,不仅要管理敦煌六县的日常行政、领导玉门等四个都尉驻防南北六百多公里的漫长边界、把守阳关、玉门关的边关要地,还在相当一段时期里管理伊循的驻军和屯田。就其行政职责看,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在当时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上发挥的作用更特殊。
    
    在经济上,敦煌郡及敦煌太守承担了来往于丝绸之路上各类人员的食宿交通的接待。其中食物的供应,就是一笔巨大开支,是经济上对丝绸之路的特别贡献。
    根据当时的规定,朝廷的官员使者巡行出使,沿途厩传要根据其身份地位提供食宿接待,而接待消费由官府承担。敦煌郡有九座类似悬泉置的传置机构,它不仅接待朝廷官员,更重要的是接待行进在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的各国使节。汉简中有《康居王使者册》,记载康居王使者、苏薤王使者路过酒泉时未得到认真接待而上告朝廷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
    根据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材料,没有发现过路的官员使节吃饭住宿用车后支付费用的记载。显然,这笔巨大的开支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特别之处就在于,敦煌地处边郡,凡西域、中亚、西亚、南亚来汉使者都要当外国使节来对待。尽管西域都护府设立后西域(今天山南北的新疆地区)的大片土地已属汉朝,但西域都护府与内地郡县是不同的两种制度,犹如今天的特别行政区。西域各小国来汉,同样受到较内地一般官员更隆重的接待。
    从汉简材料看,接待外国使者和朝廷出使西域的官员,除了米、粟、麦等日常饭食外,还必须要有酒肉。每饭提供酒肉,这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是一种特殊的礼遇。如“出钱九十,买肉十八斤。以食使者卜君所将外国从者九人,人再食。积十八食,食一斤。”这是敦煌悬泉置接待外国客人时用钱买肉的账目。出钱九十买肉十八斤,肉价是每斤五钱。汉代的度量衡,每斤等于245克,约今天市斤的半斤。“出钱百廿,买肉廿斤,斤六钱。以食扜弥、龟兹王使者四人,积八食,食二斤半斤。”出钱买肉招待扜弥王和龟兹王使者的账单。一共四个人,吃了两顿,每顿十斤。每人每顿两斤半,约等于610克。肉价是每斤六钱。“右出钱四百七十,买肉九十四斤。以食外国王使者、贵人从者卌四人,人再食。”出钱四百七十买肉九十四斤,肉价是每斤五钱。被招待的外国客人四十四人,吃两顿,每人每顿吃260克左右,相当于今天的半斤左右。诸如此类的记载,还有很多。朝廷的官员出使西域,最典型的就是《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长罗侯常惠的部下总共382人路过悬泉置,提供的食品各类包括牛肉、羊肉、鸡、鱼、酒以及粟、庚(羹)、豉、酱、鞠(曲)等,主副食和酒肉多达十多种。
    两汉丝绸之路兴盛时,“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外国商客来汉的情况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如何接待好丝绸之路上的过往客人?朝廷有规定,地方有义务。作为边关地区的敦煌责无旁贷,承担了巨大的物质保障方面的经济责任。上面所列悬泉置的接待账目,只是悬泉置一个置的情况。而当时的敦煌郡有九个类似的接待机构,而每个接待机构的费用开支,都要由敦煌郡统一筹措,这就是敦煌郡在物质保障方面为丝绸之路所作的贡献。
    总之,从军事驻防、行政管理到物质保障,敦煌郡在丝绸之路保障方面都起着特殊作用。当时的丝绸之路,东到洛阳、西安,西到中亚、西亚、南亚及地中海沿岸,在无数的经过站点中,每个站点的作用,以及他们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和丝绸之路对其自身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敦煌郡承担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背后强大的综合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