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民族工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不仅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促进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世界多民族国家实现稳定、发展、团结等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 70年来,中国民族工作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全国尤其是民族地区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开创性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各族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促进了民族工作的法治化进程。“三个离不开”与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全国一盘棋”、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实施,加快了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社会结构剧烈转换。人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群体间收入差距拉大,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党在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时代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提到关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民族工作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实现了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增强五个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要点和主线。西藏、新疆等反分裂前沿地带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民族宗教统战等重点工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力度空前,深度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成就显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力推进,全面小康一个地区不能落伍、一个民族不能落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民族地区成为全面开放的新前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推进两个“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是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二、70年民族工作成就辉煌 (一)建立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理论原则,推进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被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出台,推动了大多数民族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宣传民族平等思想,取消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褐、匾联等。推进民族地区人民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帮助落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以平等、团结、互助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和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步伐不断加快,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和谐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特征。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个认同”、“两个共同”把各民族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纳入新修订的宪法。 (二)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依托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建立了1000多个民族乡,在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基层民主自治等政治活动中,少数民族代表广泛参与,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当家做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明显提升。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在民族地区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日益健全,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一定数量的党员,5个民族自治区的党员中少数民族比例达35.6%。国家和地方开展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创新,民族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边疆安全管理,我国边疆地区建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效边疆治理体系。 (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与全国一样,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实现民族地区的同步发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民族八省区GDP总和从1978年的57.89亿元增至2017年的82792.9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加了222倍。民族八省区1978年至2017年的GDP年平均增速为10.3%,超过了全国9.5%的平均增速。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在发展中逐渐转型和升级,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民生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力度空前,2012-2018年民族八省区累计减少贫困人数3030.5万,有效降低了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整体脱贫稳步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基本实现。在贫困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形态和发展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些被称之为“直过民族”的人口较少民族,如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实现整族脱贫,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巨大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