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青年學者訪談024:魏宜輝

http://www.newdu.com 2020-09-1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访谈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访谈024:魏宜辉
    编者按:为了向青年研究人员和在读学生提供学习、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经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约请从事相关研究并卓有成就的部分学者接受我们的访谈,题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学者访谈”,由“古文字微刊”公众号、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陆续发布。衷心感谢各位参与访谈的学者。
    个人简介
    
    魏宜辉,1971年1月生,安徽省安庆市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
    1. 请介绍一下您学习和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经历。
    我1990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有一次见到一位学长在学篆刻,便跟着他一起学习,结果到了痴迷的地步。大学四年别的书都没有认真读过,只有《说文解字》快被我翻烂了,倒不是因为我好学,而是为了刻印需要熟悉篆书。到毕业的时候一共刻了有几百方印,小篆字形已经比较熟悉了。大三的时候,我选修了姜宝昌老师的“古文字学”课。其他同学对于古文字字形都觉得很陌生,而我对其中不少字形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学习的兴趣特别大。这门课的考试除了要默写课上讲过的甲骨和铜器铭文,还要隶定几十个古文字。我记得自己好像只有一个字没有认出来。现在想起来,自己入门学习古文字的第一步可能是在当初熟悉《说文》小篆的时候无意识迈出的。
    1994年我报考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师从范毓周老师学习古文字。面试的时候,范老师问了一些很基础也很简单的问题,却发现我一问三不知,有点慌了。因为当初南大招收研究生是等额复试,所以范老师只好硬着头皮收下了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对我说,他当初非常担心我基础太差,毕不了业。范老师是胡厚宣先生的研究生,他非常希望他的学生也能致力于甲骨研究。由于畏难情绪作祟,我没有在甲骨学上下过多少功夫。硕士期间,我对金文最感兴趣,下的功夫也最多,最后硕士论文选题做的是“晋国青铜器铭文编年释要”。
    2000年我回到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读博士,导师是张之恒老师。这期间正逢郭店简、上博简的研究热潮,我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楚简文字。2000年夏天我和师兄周言受何琳仪先生邀请,参加了在安徽大学举办的古文字学年会,在会上见到了好多传说中的大佬学者以及后来也成为大佬的青年学者。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古文字学术会议,也算是正式走上古文字研究的治学之路。
    从进入古文字学的研究领域到现在,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但我的成果却实在是太少,一想起来就非常惭愧。
    
    魏宜辉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
    2. 您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哪些?该领域今后的预想研究或拟待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有哪些?
    我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两块:一项工作是对战国秦汉简帛文献用字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共时的层面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书写者的用字差异,也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从战国到秦代再到汉代的用字变化,发现前代用字习惯对后代的影响。最后待条件成熟,编纂一部《战国秦汉简帛文献用字汇纂》,以词为基本单位,收录战国秦汉简帛材料中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用字及辞例。随着地下出土的战国秦汉简帛材料不断涌现,这项研究也需要不断跟进,将用字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来。
    我的另一项工作是秦汉玺印简帛中双字名的研究。人名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通过对人名取义的分析,可以看到人名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风俗等信息。我的研究主要讨论这些名字的取义,以及同名异写现象。今后会继续关注出土简帛、玺印材料中的双字人名,争取对秦汉时代的双字人名做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
    
    3. 您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在阅读、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投稿发表等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
    在电脑上作笔记,是我平时学习的一个习惯。某一篇论文有什么新发现、新观点,或是某个发掘报告中有什么新材料,我都会用TXT文件做一个简单的记录。TXT文件的好处在于方便检索。
    古文字的资料非常多,资料的收集整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我的经验是:不要怕麻烦,将常用的资料特别是金文释文、简帛释文、玺印释文都录入TXT文件,这样使用起来会非常方便。
    撰写论文方面,我最大的心得是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请别人审阅、找问题,然后根据对方的意见进行修订。一个人的眼光是有限的,所写的文章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每次我的文章得到好友同道的指正,我都心怀感激。
    4. 对您迄今为止的学习和研究影响较大的著作或学者有哪些(或哪几位)?
    对我学习古文字影响最大的著作当属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我对于文字学最基本的认识多是从这本书中获得的。
    在秦汉玺印研究方面,施谢捷先生的“《汉印文字征》校读”系列论文对我的启发最大。
    对我影响最大的学者是我的师兄周言。他的学识广博,才思敏捷,有着极高的学术素养。平日里朝夕相处,诲我不倦,让我受益良多。我也是受他影响最终走上了治学研究之路。
    
    5. 请结合您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建议。
    一、带着兴趣去做学问。
    二、读好古书,打好文献学基础。
    三、培养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
    四、关注古文字及相关领域里的新材料和新成果,特别关注那些之前未能解决或是认识有误、而随着关键的新材料或新字形的出现得以解决的问题。
    五、充分了解上古音,关注出土文献中可以用于研究古音的材料。
    6.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电脑技术或网络资源对您的研究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或作用?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电脑技术或网络资源对于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靠翻书和查纸本的文字编,已经远远落伍了。我对于电脑知识虽然一知半解,但对一些新技术还是非常关心的,经常会向年轻的朋友和学生求教,请他们为我安装一些数据库或检索利器,这样不至于落伍于时代。
    7.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许多论文或观点是发布在专业学术网站上甚至相关论坛的跟帖里的,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对相关的学术规范有何认识或思考?
    出土文献的学术网站讨论区为学者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精彩的观点,有些问题就是通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而得以解决的。我自己也经常在简帛网讨论区里发表观点或跟帖。我觉得这里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好地方。但网站讨论区有其特殊性,与正式发表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集等还是有区别的,不能要求所有的学者都必须予以关注。有的学者在没有关注网站学术动态的情况下,发表的学术观点与网站讨论区里的观点一致或相近,这是很正常的,不能认为是违反学术规范。
    8. 您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其他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学术之外您有何锻炼或休闲活动?
    我觉得做学问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对于一个学者,学术研究是生活的主线,其他生活或多或少也会围绕着这个主线在转。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寻访遗址、古迹、逛博物馆,乐此而不疲。每次听说哪里有重要的考古发现,我都会想办法去看一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每次在博物馆里见到自己曾经研究过的文物或铭文,都会激动不已,像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
    说到锻炼,我平时以散步为主,每周会打两次羽毛球,但打得很烂。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在微信朋友圈里说,三年里最开心的事就是在球场上狂虐魏老师。
    
    感谢魏宜辉先生接受访谈。本文所有图片均蒙魏先生提供。
    
    
        
        
     点击下载附件: 2117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青年學者訪談024:魏宜輝.do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